----次文化现象解析要问最近网上谁最“忙”?非李元芳莫属。这个热播电视剧《神探狄仁杰》中的角色,在剧中经常被狄仁杰问:“元芳,此事你怎么看?”并借两人的对话推动剧情。这句不经意的口头禅,如今成了网友发表意见、讨论问题的万能句式,有统计显示,一天内这句话就被网友问了250万次。而唐朝宰相狄仁杰也随之成为继杜甫、包拯之后,又一位遭网友“热情”调侃的历史名人。元芳原名李元芳,是系列电视剧《神探狄仁杰》中狄仁杰的副手,因思维缜密、善于推理而备受器重。“较真”的网友截图总结出四部《神探狄仁杰》一脉相承的亮点:办案时,狄仁杰常以“元芳,你怎么看?”征询下属意见;对此,李元芳总是“公式化”地答道:“大人,此事必有蹊跷。”这一“经典”对白遭网友吐槽并跟风援引,“元芳体”就此诞生。几日来,“元芳体”一直位居微博热门话题前列,且持蹿升势头,相关讨论帖达到数十万条,“元芳,你怎么看”的“贴吧”也已建立,围观者众多。凝结着网友的“集体智慧”,“元芳,你怎么看”的讨论帖多为“扩句”,内容包罗万象,情绪纷繁复杂。吐槽抱怨者有之:“连续三个月未发工资,元芳,你怎么看?”打趣调侃者有之:“昨夜家家烟花爆竹,扰我彻夜未眠,元芳,你怎么看”,“我趴窗户看”。推销叫卖者有之:“本公司即将发布新款电脑,元芳,你怎么看?”针砭时弊者亦有之:“今天是粮食日,国家粮食局倡议参与体验24小时饥饿活动,元芳,你怎么看?”网友感慨道,元芳大人真是日理万机。回看今年,“杜甫很忙”热度刚散,“包拯很黑”接踵而至,眼下“元芳很忙”又是如出一辙。有评论认为,娱乐化时代下,崇尚戏谑和解构、反对宏大叙事迎合了当前社会的文化需要。从内容上看,“元芳体”不仅包含了对狄大人事事问计于人的嘲讽,似乎也表达了对电视剧鸿篇巨制、台词雷同的反感。有意思的是,与以往不同,在这次“元芳热”中,仍有很大一部分网友并没有盲目跟风,而是持观望和质疑态度。毕竟,经历了当初的杜甫、包拯“一夜成名”、又转眼湮没于网络尘埃的沉浮,“元芳体”已经很难让多数网友重拾新鲜感和表达欲。再加上“包拯很黑”发生不久,便有网络营销业人士质疑其为一次有策划的“虚火”,而后某广告名人又跳出来“认领”,难免给人烙下“狼来了”的心理预期。甚至有网友吐槽,“元芳体”其实是个陈年老段子,早在别的论坛里混迹多时,只是最近又被端出来炒炒而已。事实上,“元芳体”不是第一个流行的句式,之前曾有“凡客体”、“咆哮体”、“甄嬛体”等多种流行体走红。对此,有心理专家表示,此种网络文体走红,反映了网友一种从众跟风的心理。也有网友分析认为,“其实是一小批人带头先转发了,然后很多不懂的人开始跟风,跟着跟着就火了。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为什么火,火得莫名其妙。”“元芳体”的爆炸式流行,让我们再一次领略了网络传播的巨大能量。一个流行语的蹿红,可能有偶然因素,但一个个网络流行语相继出现,就构成了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更值得关注的是,这种流行并非人们刻意为之,而是“火得莫名其妙”,经常是路人皆知了,当事人还蒙在鼓里。流行语的突然蹿红,首先源于网友的从众心理。如果一件事足够新奇有趣,就能引起众人的关注。特别是在
“元芳”你怎么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