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事业,是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重要保证。四通八达的现代交通,对于加强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发展国民经济,促进文化交流和巩固国防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幅员辽阔,大小山脉和江河湖泽纵横全国,在已通车的公路路线中尚有大量渡口需要改建为桥梁,并且随着社会主义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逐步实现,还迫切需要修建许多公路、铁路和桥梁,在此我们广大桥梁工程技术人员将不断面临着设计和建造各类桥梁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一、工程概况及方案比选(一)概述平远街至锁龙寺高速公路是国道主干线GZ75(衡阳~南宁~昆明公路)位于云南省境内罗村口至昆明公路的重要段落,是云南省列为“九五”和“十五”期间改造的六条主要干线公路之一。它途径红河、文山两个地州的弥勒、开远、砚山等市县,东连广西省,南接国家级边境口岸那发、河口、船头等,西接国道主干线GZ40及国道326线、国道323线,服务于滇中、滇东、滇南、滇东南等广阔地域,是云南省出海通边的主要通道,对云南乃至大西南的经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路线地处云南东南部,位于东经102°43′~103°20′,北纬24°50′~25°02′之间。本设计路段为平远街~锁龙寺高速公路11合同段庄田段,属于改地方路1。此桥梁主要用于连接攀枝花村和庄田村。(二)~锁龙寺高速公路路线起点位于砚山县平远镇,止点位于弥勒县朋普镇。行政区划包括文由州、红河州。路线所经区域位于云贵高原南缘,属滇东南高原及滇中湖盆高原,根据地貌成因可分为三个小的地貌单元。本工程位于第三地貌单元内,即:K124+100~K128+200段内,该地段以地表水、地下水强烈溶蚀作用、大陆停滞水堆积和地表河流侵蚀堆积作用为主,呈现出溶蚀断馅盆地的地形地貌特征。、地表水主要有绿水塘河、南盘江、甸西河。绿水塘河、甸西河均系盘江支流。根据《南盘江流域洪水调查资料汇编》江边站资料、江边街水文站1954~1969年实测流量资料及朋普七孔桥站实测流量资料,南盘江最大洪峰流量5410米3/秒(1910年),(1963年),另外根据水文资料计算,南盘江桥位于1/100的洪水水位标高为1012米,1/300的洪水水位标高为1014米。甸西河最大洪峰流量640米3/秒(1915年),(1958年)。°43′~103°20′,北纬24°50′~25°02′之间,主要属于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干旱季节分明,夏季多雨湿热,冬春少雨干燥。气候随海拔高度变化明显,具垂直分带特征。鹰嘴岩段(K94+000)至止点段(庄田段),位于海拔1000~1300米的河谷及盆地地段,°C,°C,最低气温-°C,平均年降水量795毫米,。路线所经区域内降雨量多集中在6~9月,占全年降雨量的66%~83%,蒸发量最大在3~5月,气温最高是5~7月,气温最低是12月至次年2月。总的来说,路线所经区域的气候特点是:降雨丰沛,热量充足,寒、旱、风等灾害天气少,光、热、水分配合理。,是影响区域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据历史地震记录,区内破坏性地震有9次。1919年12月21日,,地震烈度7度;1929年3月22日,区内西北角东经103°00′,北纬24°00′,地震烈度8度;1950年9月13日,,地震烈度8度;1953年5月14日,小龙潭发生5级地震,地震烈度7度;1970年1月5日通海地震,波及本区段,造成部分房屋开裂或破坏。区内地震多发生在西部,而东部较少。东部区域内地震烈度一般在5~6度,基本属相对稳定地区。西部地区地震活动频繁,有震次增多,震级减少趋势,历次地震烈度达6~8度。据云南省地震局地震队资料,现今地壳垂直变形明显,相对变化达50毫米,说明地壳仍在活动,属于不稳定地区,有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区内西部地震活动频繁,其震中多位于南北向断裂带及开远山字型构造的铰接复合部位,且多伴有温泉出露。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和《云南省各县区地震烈度分区》,本公路庄田段基本地震烈度为:Ⅶ度基本地震烈度区。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的规定,。构造物按交通部部颁《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要求设计。(1)地质构造本区域经历了多次构造变动,多种构造相互叠加,构造行迹比较复杂,影响本区域的构造体系主要有:开远山字型构造体系、南北向构造体系、北西向构造体系。路线K123+000~止点K128+200一带为南北向构造影响区域。路
平远街至锁龙寺高速公路20m预应力简支梁桥设计毕业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