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刘亚玲论文.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1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编号2010071133毕业论文(设计)(2014届本科)论文题目:汉代行政监察制度的现代启示学院:历史文化学院专业:历史学班级:10级历史(1)班作者姓名:刘亚玲指导教师:王昭义职称:副教授完成日期:2014年05月14日目录诚信声明 1论文题目 2中文摘要 2一、汉代行政监察制度概述 2(一)中央监察系统 2(二)地方监察系统 3二、汉代行政监察制度的特点 3(一)监察系统严密,多种监察机构并存,有较强的独立性 4(二)行政监察制度法律化 4(三)汉代监察官员选任制度完善 8参考文献 9英文摘要 11致谢信 12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诚信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在文中均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毕业论文(设计)作者签名:年月日汉代行政监察制度的现代启示刘亚玲(陇东学院历史文化学院甘肃庆阳745000)摘要:汉代是我国行政监察制度正式确立的时期,它所建立的上至中央,下至地方的纵向放射状监察网络及有效的监察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个以追求行政管理科学化、法制化和现代化为目标的社会里,结合我国当前的监察制度研究汉代的行政监察制度的特点以及利弊,再加以借鉴,对现代行政管理制度的完善是有益的。关键词:汉代;行政监察;特点;历史借鉴我国作为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文明的古国,虽然未能生成近代意义上的法治思想和制度,但在几千年的政治发展演变过程中,形成了一套为世界赞叹的自成体系——丰富完备的官吏制度。其中,“察纠内外百官之官邸”、“彰善惩恶,激浊杨清”的监察制度,可谓世界领先。[1]它萌芽于夏商周,初步形成于秦代,正式建立于汉代。虽然在明清时期发展的最完备,但两汉的监察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研究汉代的行政监察制度及特点,对我们今天的行政监察制度改革,具有一定的史鉴价值和现实意义。一、汉代行政监察制度概述汉代基本上承袭秦朝的制度,但其行政监察制度却比秦朝的更加完善,有了独立、专门的监察机构。汉代设立了御史台、司隶校尉、州刺史三套监察机构,形成了一整套较严密的行政监察体系。既有中央对中央官吏的监察“司隶校尉”,又有中央对地方官员的监察“州刺史”,又有地方对地方的监察“郡督邮”。[2]中央与地方两大监察系统在汉代已经初具规模。(一)中央监察系统西汉初期,中央设御史大夫,下设两丞即御史丞和中臣。御史大夫“内承本朝风化,外佐丞相同理天下,其为次丞相,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统百官,上下相监督”。[3]御史大夫为中央的最高监察官,而御史府为中央监察机关,又称御史台或兰台寺,与丞相府并称“两府”。汉初,御史大夫和丞相、太尉并称“三公”。据《汉书》记载:西汉四十九个丞相中,由御史大夫迁补而来者便有二十三人,可见其地位之高。[4]汉武帝时期,还在御史台之外,设置丞相司直。执掌监察职权,使中央监察机构多元化,以巩固封建主义中央集权。丞相司直是丞相直接率领的监察官员,主要职责是代表丞相对行政系统的官吏进行监督,特别是“助督录诸州事”。[5]司隶校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监察京都百官的监察官员,西汉,司隶校尉职权很大,下察地方郡守,上察中央百官,包括三公乃至太后。如成帝时司隶校尉王骏弹劾丞相匡衡“专地盗土”致使匡衡被免为庶人。东汉也是如此,封侯、外戚、三公以下,不论尊卑,无所不纠。上述三大中央监察机构,在体制上各自独立,互不统属。其中,御史中丞为中央正规监察机构的长官,丞相司直代表丞相执行监察,司隶校尉为皇帝特设的监察官员,三者各成一系统,互不统率,权利交叉,各自为政,使得汉代中央的监察系统组织严密,各级官员包括监察官在内无不处在行政监察体系中。(二)地方监察系统西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和对地方官吏的监察,将全国除京师以外划分为冀、幽、徐、青、扬、荆、豫、兖等十三个监察区,称为13部州,每州部设一刺史,称为州郡刺史,直属御史大夫,派驻地方,“掌奉诏条察州”,[6]监察地方郡国行政。汉武帝时,又亲自制定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行政监察法规——《刺史六条问事》,其主要内容有:“一条,强宗豪右,田宅逾越,以强凌弱,以众暴寡。二条,二千石不奉诏书,遵守典制,倍公向私,旁诏守利,侵渔百姓,聚敛为奸。三条,二千石不恤疑狱,风厉杀人,怒则任刑,喜则淫赏,烦扰刻暴,剥戴黎元,为百姓所疾,山崩石裂。袄祥讹害。四条,二千石选署不平,苛阿所爱,蔽贤宠顽。五条,二千石弟怙荣势,请所托监。六条,二千石违公,阿附豪强,通行货赂,割损正令也”。[7]这六条不

刘亚玲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坐水行舟
  • 文件大小475 KB
  • 时间2019-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