缶(fǒu)——瓦坛子、瓦罐。 履——鞋。楫——桨、橹。 釜——锅子。案——盘子。如:举案齐眉。 俎(zǔ)——砧板。牖(yǒu)——窗户。 牵挺——(织布机的)脚踏板。楯(shǔn)——栏杆。 维——缆绳。 分列如下,其中含一些古代兵器。古代的兵器与现代的武器一样,分进攻性的与防御性的两类。如:刀、矛、戈、戟、箭、斧等属进攻性的武器。盔、甲、盾等都是防御性的武器。盔甲是用来护头护身的,盾用来抵挡刀、箭。盾大都用金属制成,也有用皮革制成的。作战时,兵士一手握盾,一手持刀、戈等。1. 盦(ān):古代一种器皿。2. 案:1)古代端饭用的木盘。举案齐眉:形容夫妇互相敬重。2)长形桌子。3. 案牍:用来指官府的公文案卷。4. 盎(àng):古代的一种盆,腹大口小。5. 璈(áo):古代的一种乐器。6. 杯珓:古代迷信的人用以占卜吉凶的器具。7. 贝:古代用贝壳做的货币。8. 版:1)朝笏(hù),手板。引申为授官。2)上面有文字或图形,用木板或金属等制成供印刷用的东西。如:木版。活字版。3)打土墙用的夹板。如:版筑。4)户籍,名册,图集。如《》:“式负版者。”9. 版本:古代以雕版印刷之书为版,手抄之书为本。自雕版通行,泛指不同的刻本为版本。10. 半印:旧印章名。汉制,丞相、列侯及令丞都用正方形的大印,小官如管仓库、园林的,只能用大官印的一半,印成长方形。后世沿其制,称半印。11. 谤木:古史传说,尧立进善之旌,诽谤之木,政有缺失,民得书之于木,称谤木,也叫华表。如《》:“臣闻尧舜之世,谏鼓谤木,立之于朝。”12. 褒衣博带:宽衣大带,古代儒生的服饰。如《》:“威居军中,延见宾客,褒衣博带。”13. 宝:1)信,符玺。2)物,珍贵的东西。如《》:“和氏壁,天下所共传宝也。”宝器:珍贵的器物,多指鼎彝等传国重器。3)货币。如《唐会要》:“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14. 宝城:古代环绕帝王陵丘用砖砌成的城墙,有圆形和方形之分。15. 宝钞:中国元、明、清时代所发行的纸币的统称。16. 宝座:原指帝王或神佛的座位,现喻指高贵的位子(含贬义)。17. 堡:1)城堡。欧阳修《程公琳神道碑铭》:“公诫诸堡塞无得数出兵。”2)土筑的小城。魏禧《大铁椎传》:“送将军登空堡上。”18. 保结(jié):清代官史应选和童生应科举考试时证明身份的凭证。另外,百姓对官府所提出的保证书,也叫保结。19. 抱厦:也叫“龟头屋”。中国古代木构建筑中沿房屋外柱出挑的门廊和房间。20. 抱石鼓:也叫“门石鼓”中国古代建筑的一种石制构件。因其侧面常有鼓状纹样而得名。抱石鼓多设在大门门柱前,用于固定门柱。常见的有方形和圆形两种。正面、上面、侧面均施雕刻,正面一般雕如意和宝相花,上面常雕兽面,两侧多为麒麟、松竹梅等。21. 报章:赠答别人的诗文或书信。杜甫《潭州送韦员外迢牧韶州》:“相忆无南雁,何时有报章。”22. 碑:1)古代用以测日影、拴牲畜或系绳引棺入墓的竖石。如《礼记》:“君牵牲,穆答君,卿大夫序从。即入庙门,丽(意思是“拴”)于碑。”又如《》:“上当碑南陈。”2)石碑。石上刻有文字,作为纪念物或标记,也用以刻文告。秦代称刻石,汉以后称碑。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碑碣(jié):碑刻的总称,方者为碑,圆(顶)者为碣。23. 杯珓:古代迷信的人用以占卜吉凶的器具。24. 鞁(bèi):古代套车用的器具。25. 贝锦:锦名,因锦文如贝,故名。也用来比喻故意编造罪名用以陷害人的谗言。26. 绷:束缚小儿用的布幅。《》颜师古注:“襁,即今之小儿绷也。”27. 琫(běng):古代刀鞘进口处的装饰。28. 镚:原指清代末年所发行的无孔的小铜币。现在的小形硬币也叫镚子或镚儿。29. 鎞(bī):1)旧时妇女插在发髻上的金钗。如:金~挑笋芽。2)古代治眼病用的一种器具。如:其夜梦见一老翁以金~疗其祖目。30. 匕:1)古代一种类似汤勺的餐具。冯梦龙《》:“吾观食者多以右手持匕,而汝独以左。”《》:“射之中楯瓦……匕入者三寸。”3)
古代的器物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