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至是陕西最古老的县邑之一。其历史沿革,可以上溯到远古时期。从周至境内地下发现的半坡型仰韶文化的丰富遗存,可以推知在六千多年以前,在渭水之滨这块丰饶的土地上,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在这里开始从事狩猎、采集和种植活动,进行繁衍生息了。相传三代时,周至曾是夏禹祖父的封邑,叫做骆国。在商时为太昊弟郝省氏的封地,叫做郝国。周朝建都于丰,次迁于镐,周至列于王畿之地。秦属内史所辖三辅地三十六郡之一。迄于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始置周至县。周至两字原来写作“盩厔”,意思是:山峰迂回曰盩;水流曲折曰厔。是以周至地理环境的特点来命名的。随着时代的变迁,政区不断更易,周至的称谓曾经多次变更,但是周至这个县名却一直沿用到现在。周至以山水而得名,境内的山水景观的确也有着鲜明的特色。横亘在县南的秦岭,古代叫作终南山、太乙山、地肺山。秦岭主峰太白山矗立在县西南隅,由八仙台分为南北两支山脉,分道逶迤流走,宛如两匹振鬣飞驰的骏马,竞相追逐,奔向东海之滨。面积占全县版图四分之三的秦岭山地,峰岭险峻,沟壑纵横,如同竖立起一架碧绿的翡翠屏风,涵养着丰富的水源,环护着肥沃的平畴。“十八峪中分泄水,溪流乱绕稻花村。”旧说周至有九口十八峪,其实,沿秦岭北麓在周至境内的大小沟峪共有52条之多。最后归并为15条较大的河流。其中黑河是县境内独具的水系,河流总长126公里,流域面积2100平方公里,。在目前我国北方地区大部出现水源供不敷用的情况下,丰足的天然水源使周至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由于“盩山厔水,擅关中第一;锺奇毓秀,宜其迥迈群伦”。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难怪连自幼生长在碧水青山之乡的诗人苏轼,一踏上周至的土地,就发出了“二曲林泉胜,三川气象侔”的由衷赞叹。历代的封建统治者,,为了满足自己穷奢极欲的享受,秦辟园囿,汉置西苑,成为皇家的园林。汉武帝刘彻在此经常举行“旌骑十万猎长杨”的大规模狩猎活动。“汉家离宫三十六”,星罗棋布地修建在黑河两岸。自秦而宋,计有上林苑、宜春观、长杨宫、射熊馆、五柞宫、青梧观、蒲桃宫、莲花池馆、宜寿宫、仙游宫、文山宫、凤凰宫、太华宫、通仙宫、竹林宫、宗圣宫、太平兴国观、司竹园、苇园等。“今日试听宫墙水,耗尽民膏是此声!”这些凝聚着劳动人民血泪而铺陈锦绣、雕梁画栋的帝王行乐宫,曾给历代的周至人民带来了多么深重的灾难。秀丽的周至山水,不仅使得秦皇汉武、隋唐帝王秉烛夜游,乐而忘返,传说中的神仙踪迹也是络绎不绝。“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说的就是有关周至的两个典故:传说周穆王西征犬戎,凯旋而归,乘八骏、穷万里,朝发昆仑,暮饮瑶池;会西王母于芒水(即黑河),奏广乐于玄池(即黑龙潭),树青竹于水滨。曾经使得凤凰来仪,鱼龙起舞。至今演乐洞遗迹尚存。老子李耳,西行入秦,骑青牛,进函谷,瑞霭祥光,紫气氤氲。楼观驻足,高台传经。尔后大灵山坐化飞升,死葬就水之滨。生于田峪河边的赵公明,以打柴卖草为生,入山赤手擒虎,为民除害,死后敕封财神,成为求财者顶礼膜拜的偶像。八仙中的吕洞宾,曾在闻仙沟修真度人;马丹阳,孙不二夫妇在竹峪丹阳观潜心修持,位列仙班。翠峰山巅上,抗婚而逃的村姑在此得灵而成为青山神女,急人苦难,德行广布的老妪王婆,被奉为神明,享受人间香火祭祀…...这些虚无缥缈的美丽神话传说,给周至这块地方涂上了一层更加神奇迷离的色彩。周至素为都城长安京
古往今来话周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