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竹林七贤与正始文学一、概说1、正始文学的范围正始:齐王曹芳年号(240-249)。正始文学的范围:魏明帝(叡)青龙元年(233)——魏元帝(奂)咸熙二年(265)。曹植于太和六年(232)去世,曹氏于咸熙二年(265)为司马氏所代。此前,阮籍于景元四年(263)去世,嵇康于景元三年(262)被杀。正始文学的时限共三十余年。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家:阮籍、嵇康。2、曹魏帝系表与重大事件文帝………….黄初(7)(丕)明帝………….太和(7)/六年,曹植死(叡)青龙(5)、景初(3)齐王………….正始(10)/十年,高平陵事件(芳)嘉平(6)/六年,齐王被废高贵乡公…..正元(3)(髦)甘露(5)/五年,高贵乡公被弑元帝………….景元(5)/三年,嵇康卒,四年,阮籍卒(奂)咸熙(2)/二年,晋代魏3、正始文学的政治背景(1)高平陵事件:正始十年(249),曹魏转折曹氏以曹爽为中心的政治力量和司马氏以司马懿为中心的政治力量之间的权力争夺水落石出。司马氏执掌政权,大批曾经围绕在曹爽周围的文人被杀,天下名士去其大半,存活者亦不得不作出政治选择。(2)高贵乡公被弑:甘露五年(260)二、竹林七贤阮籍(210-263)、嵇康(224—262)、山涛(205—283)、向秀(?227-272)、刘伶、阮咸、王戎(234—305)1、竹林七贤之称的来历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邪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宏以夏侯太初、何平叔、王辅嗣为正始名士,阮嗣宗、嵇叔夜、山巨源、向子期、刘伯伦、阮仲容、王浚仲为竹林名士,裴叔则、乐彦辅、王夷甫、庾子嵩、王安期、阮千里、卫叔宝、谢幼舆为中朝名士。(《世说新语·文学》“袁彦伯作《名士传》成”刘孝标注)所谓“竹林七贤”者,先有“七贤”,《论语》“作者七人”之事数,实与东汉末“三君”、“八厨”、“八及”等名称同为标榜之义。迨西晋之末,僧徒比附内典、外书之格义风气盛行,东晋初年乃取天竺“竹林”之名,加于“七贤”之上,至东晋中叶以后,江左名士孙盛、袁宏、戴逵等遂著之于书。(陈寅恪《陶渊明思想与清谈之关系》,《金明馆丛稿初编》)2、玄学的核心议题如何对待名教与自然的关系贵有——名教出于自然(重名教)贵无——越名教任自然(任自然)调和有无——名教即自然(各安共性)3、竹林七贤的三种典型(1)阮籍的人生态度:徘徊于入世与出世之间建立功业愿望并未泯灭,现实中无法实现人生理想是庄子的境界,现实中无法实现外坦荡(放达)内淳厚(质朴敦厚)A、关于阮籍的材料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晋书·阮籍传》)及曹爽辅政,召为参军,籍因以疾辞,屏于田里。岁馀而爽诛。时人服其远识。(《晋书·阮籍传》)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晋书·阮籍传》)晋文王称阮嗣宗至慎,每与之言,言皆玄远,未尝臧否人物。(《世说新语·德行》)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晋书·阮籍传》)尝登楚汉战处,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晋书·阮籍传》)步兵校尉缺,厨中有贮酒数百斛,阮籍乃求为步兵校尉。(《世说新语·任诞》)阮籍遭母丧,
正始文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