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敏玲摘要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这早已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也是当前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就《决定》中关于“减负”的要求为切入点,结合当前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基本情况,发现学生课业负担源于家庭、学校、社会;表现为作业量大、课外补习多、在校时间长。进一步分析了沉重课业负担对学生身心的影响,最后标明减轻课业负担的根本在于规范教育行政权。关键词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身心影响减负 规范一、问题的提出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并不是一个新问题,这早已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焦点,也是当前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关键。过重的课业负担,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回顾历史,我们发现,党和国家领导人,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及教育各界人士对此问题相当关注,并且采取过一些措施。20世纪50年代初,毛泽东主席曾指出:“青年时期是长身体的时期,他们的学习和工作的负担不能过重。”[J].(01)“文革”前后,教育相关部门,几乎每年都发布文件、作指示,要求“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并且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作为重点。然而,这一切的努力收效甚微,人们对升学率的追求热度不减,学生的课业负担越来越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仍不见明显改观。在强调素质教育的21世纪,这一长期困扰着人们的大难题,显得更加突出、更加尖锐。沉重的课业负担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不少学校,将活动课变成作业课、复习课,语文、数学等主科大量挤占非考试性科目的教学时间,学生苦于应付频繁的考试和大量习题,几乎没有空间培养个人兴趣和爱好,严重欠缺学习动力和兴趣,甚至出现心理问题。学习时间过长,导致一些学生睡眠严重不足,身体素质下降。在这样的教育氛围中,学生忙于作业和应付考试,教师追求班级分数名次,过分强调学科知识的掌握,忽视学生能力和个性的发展。可见,学生沉重的课业负担严重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进一步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国家教委曾于1998年2月6日下发《关于推进素质教育,调整中小学部分教育教学内容,加强教学过程管理的意见》,决定调整中小学部分教育教学内容,加强对教学过程的指导和管理。2000年1月7日,教育部颁布《关于在中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与此同时主持召开了“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工作电视会议”,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思想。2004年,为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教育部提出了减负“五项不准”政策。2010年7月由教育部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其中对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做出了详细明确的规定,它指出课业负担过重这一状况,会对儿童少年的身心健康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减轻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努力,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2010-2020年)[S].,2010年12月,教育部成立了试点地区来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2011年5月,由教育部召开的“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保障学生睡眠时间”会议中
如何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