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字芾甘,,笔名佩竿、余一、王文慧等。祖籍浙江嘉兴,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自幼在家延师读书。五四运动中接受民主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思潮。1920年至1923年在成都外语专门学校(四川大学前身之一)攻读英语,参加进步刊物《半月》的工作,参与组织“均社”,进行反封建的宣传活动。1922年在《时事新报·文学旬刊》发表《被虐者的哭声》等新诗。1923年赴上海,不久到南京东南大学附中读书,1925年夏毕业后,经常发表论文和译文,宣传无政府主义。1927年赴法国,翌年在巴黎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1929年在《小说月报》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1928年冬回国,居上海,数年之间,著作颇多。主要作品有《死去的太阳》、《新生》、《砂丁》、《萌芽》和著名的“爱情三部曲”《雾》、《雨》、《电》。1931年在《时报》上连载著名的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之一《家》,是作者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卓越的作品之一。1934年在北京任《文学季刊》编委。同年秋天东渡日本。次年回国,在上海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出版“文学丛刊”、“文化生活丛刊”、“文学小丛刊”。1936年与靳以创办《文季月刊》,同年与鲁迅等人先后联名发表《中国文艺工作者宣言》和《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抗日战争期间辗转于上海、广州、桂林、重庆,曾任《呐喊》周刊(后改名《烽火》)发行人、主编,担任历届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理事。1938年和1940年分别出版了长篇小说《春》和《秋》,完成了“激流三部曲”。1940年至1945年写作了“抗战三部曲”《火》。抗战后期创作了中篇小说《憩园》和《第四病室》。1946年完成长篇小说《寒夜》。短篇小说以《神》、《鬼》为著名。抗战胜利后主要从事翻译、编辑和出版工作。1949年出席第一次全国文代会,当选文联常委。1950年担任上海市文联副主席。曾两次赴朝鲜前线访问,辑有《生活在英雄们中间》、《保卫和平的人们》两本散文通讯集。1960年当选中。“文革”中,遭到了残酷的迫害。1978年起,在香港《大公报》连载散文《随想录》。由他倡议,1985年建立了中国现代文学馆。他的著作被译为多种文字。1982年至1985年相继获得意大利但丁国际荣誉奖、法国荣誉勋章和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誉院士称号。任中年表一九四四年(民国三十三年)四十岁〔桂林——贵阳——重庆〕春在桂林遇美国归来的林语堂。靳以由福建回重庆途经桂林时在巴金处住数天。四月《火》第三部第三章以《田惠世》为题发表。五月月初,与肖珊从桂林出发至贵阳。8日在贵阳郊外的“花溪小憩”结婚。中旬,送肖珊到四川旅行。开始创作中篇小说《憩园》。下旬,住进贵阳中央医院三等病室,作矫正鼻中隔等手术,共住院十几天。据这段时间对医院生活的观察和感受,后来创作了中篇小说《第六病室》。六月上旬出院。住中国旅行社招待所,十多天后住郊外花溪对外营业招待所。离开贵阳到达重庆,住民国路文化生活出版社编辑部,与冯雪峰邻近,经常来往。本月译作《处女地》(屠格涅夫著)出版。七月《憩园》结稿。八月获知王鲁彦去世,作《写给彦兄》。夏何其芳自延安来渝,偕巴金至曾家岩“周公馆”拜访周恩来同志。十月《憩园》由重庆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初冬开始创作《寒夜》,不久辍止。十二月月底,出席重庆文艺界座谈会,周恩来参加并讲话。一九四五年(民国三十四年)四十一岁〔重庆——上海——重庆〕一月18日获知友人缪崇群于14日去世,急至北培墓前吊唁,4月作《纪念一个善良的友人》。二月和老舍、茅盾等三百人在重庆《新华日报》联名发表《文化界时局进言》。五月4日,出席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曹家巷文化会堂举行的抗协成立七周年暨第一届文艺节纪念会,郭沫若、胡风、老舍、邵力子、王平陵等百余人到会。本月开始创作《第四病室》。译作《散文诗》(屠格涅夫著)出版。六月24日,郭沫若、老舍、叶圣陶、洪深、陈白尘、巴金等二十四人发起的沈雁冰五十寿辰庆祝会在重庆西南实业大厦举行。29日,柳州克复。七月27日,桂林克复。本月《火》第三部出版。八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打电报到上海与三哥尧林联系。28日,毛泽东到重庆,初次见到毛泽东。抗战胜利初期,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组织“附逆文化人调查委员会”,委员会由老舍、夏衍、巴金等18人组成,任务是负责调查背叛祖国,投靠日伪的汉奸文人的罪行。十月10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改名为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简称“文协”)。21日,文协在重庆张家花园会所举行会员联欢晚会,和郭沫若、胡风、叶圣陶、冯雪峰等人出席。周恩来应邀参加,宣讲毛泽东关于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介绍延安的文艺活动情况。初冬重新开始创作《寒夜》,写一部分。十一月1日,由重庆到上海,开始筹
巴金 (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