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葫芦丝有感对音乐我算是一个“音盲”,从小就很少接触音乐,是个十足的没有音乐细胞的人。进入大学后,虽然没有办法去弥补这一缺陷,但是我很想去享受音乐去感受她独特迷人的魅力。班级里有一个琵琶特长生,当她弹琵琶时我被震撼了,由此更希望有机会接触相关的东西,于是选择中国音乐史这门公选课,希望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得以见一面中国名族乐器的美貌。要欣赏中国名族乐器的魅力必然要先了解相关的中国名族乐器的知识。中国民族器乐有着悠久、深厚的历史传统,我们的先人为我们留下了多样富有特色的民族乐器和器乐演奏形式,以及大量的器乐曲。歌唱、舞蹈以及民间婚丧喜庆、风俗节日的活动中,器乐都有着显著的作用,它反映了人民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趣味,为人民所喜爱。现一般流行有笛、二胡、琵琶、丝竹、胡琴、筝、鼓等,是代表着中华音乐文化的传统乐器。在众多的乐器中,我选择了学习葫芦丝,不可否认的因素是它简单易学,小巧易携带。同时,葫芦丝的音色独特优美,外观古朴,柔美,典雅。演奏的音乐轻柔细腻,圆润质朴,极富表现力,特别的亲切婉转,温馨醉人。葫芦丝上面的“韵”字很有韵味。与其他中国民族乐器一样,葫芦丝也有着其独特的音色,葫芦丝音色为柔、飘、甜、润、细腻、饱满……不失质朴。 柔,是葫芦丝音色的最主要特征,可以理解为温柔、柔和、不刺耳。音色柔,也是纯傣味葫芦丝的标准。(某些地区制作的葫芦丝的音色清脆、冷硬,听久了剌耳,不耐听。) 飘,指声音轻飘,象风中起舞的绸缎,是葫芦丝音色的一大特点。 甜,可以理解为清甜,如清泉甘甜有味。小调葫芦丝音色易体会到音色的甜。(有的葫芦丝声音也柔也厚,但干扁无味) 润,如同玉石的润色,如同青翠的竹杆,意味着有生命力。又如同雨后竹林润润的空气,弥漫着竹子的清香。 细腻,指不粗糙,就象傣家人含蓄的情感。(质感粗糙,则显太土气) 饱满,如同色彩的饱和度高,或重彩风格,或指主管发声效率高。 质朴,指具用乡村色彩或原生态。音色质朴,则更具傣家韵味。葫芦丝因在我国名族乐器大花园中,成为一支引人注目的奇葩。葫芦丝常用于吹奏山歌、小调等民间曲调,最适于演奏旋律流畅的乐曲或舞曲,曲调中一般长音较多,合音丰富,乐声柔美和谐,能较好抒发演奏者的思想感情。《月光下的凤尾竹》、《情深意长》等成为其代表性的经典曲目。葫芦丝在傣、阿昌等族人民中最为普及,是娱乐时助兴的乐器,每个村寨都有很多制箫的能工巧匠。据说青年男女传情达意或人们走在路上以及在田间劳动,也经常吹响葫芦箫,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欢乐。傣族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很久以前,一次山洪爆发,一位傣家小卜冒抱起一个大葫芦,闯过惊涛骇浪,救出自己的心上人,他忠贞不渝的爱情感动了佛祖,佛祖给葫芦装上了管子,小卜冒吹出了美妙的乐声,顿时风平浪静,鲜花盛开,孔雀开屏,祝愿这对情侣吉祥幸福。从此葫芦丝在傣族人家世代相传。傣族人民多才多艺,能歌擅舞,在节日里,不论是在江中划龙舟或是在江边放高升,还是在广场上赶摆,或是在竹楼里饮酒欢歌,都可以听到动人的歌声。赞哈(民间歌手)在葫芦丝的伴奏下唱着古老的传说和美丽的神话,唱着旧社会的苦难和新社会的幸福。被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所感动着。从开学到现在,学习葫芦丝也快三个月了,在这段时间里,我学习到了许多的关于葫芦丝的基本知识。同时也练习曲子,演奏中我选择了《知道不知道》和《婚誓》这两首曲子,
学习葫芦丝有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