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荒废集
陈丹青
自序
这两年藏身画室,静下来,自以为推脱不少稿约与琐事,近日搜查旧稿,竟
得四十余篇,又可以出本集子了。体例仍类似《退步集》及其“续编”,并没新花
招:有所期待的读者,怕会失望的。
话题多少是在变化:譬如给《南方周末》的“自由谈”杂稿,忽儿谈论死亡、
救灾,忽儿评议歌赛及台湾;三篇关于鲁迅的讲演,是给周令飞先生一再叫去,
写着写着,发现旧的谈资仍待扯出新的意见,新的意见,又该持续展开的;此外
以编年排列的碎稿,较用力的是回顾“星星”群体和谈论奥运会开幕式,一则往事,
一则眼前,既要说出自己的意思,又不至被删得没法子读,难免动些脑筋,书尾
回顾七十年代的长文倒是才完稿,简直写到死去活来,终于顾不得章法,给汹涌
的记忆卷走了。
早先在《退步集》遗弃的两篇游戏文章——关于坐飞机,关于非典——现在
看看还喜欢,因为轻松,因为没意思。凡是刊物的专访,也多浅薄:我的书写全
是这类命题作文,回国至今,也才明白开口说话最好是表不及里,深下去,媒体
不便,我也没足够的学问和胆量的。
我与媒体的关系差不多便是写作的姻缘,照单全收,一概推却,都不是办法,
但媒体自有一套办法将某人的言说予以扭曲而简化,更有若干记者有心无意来耍
弄:有的只为填版面,生掰硬扯、取义断章,有的存心撩拨,那撩拨的资料也无
非种种断章和取义。我偶尔回嘴了,年初致《新京报》的公开信即是一例,但我
也难辞其咎,因在众人面前晃得久了,总不免有口水吐过来。好在多数记者是善
意的,也好在临了自己编成书,白纸黑字排列好,有谁乐意继续教训我,目标可
以比较地清晰而准确。
时间就这样过去了:写稿出书,回国八年,别人看着很勤奋,自己思忖,总
有荒废之感,虽然不忙这些,我也未见得做成什么更有价值的事——这回的书名
题曰“荒废”,其实言重了,比起“退步”的意思,更显做作。父亲建议取名“缄言
集”,意思狠准确:这些年,亲人和旧友,特别是对我侧目反感的人,或劝告、
或指骂,归结为一句话:闭嘴吧!可是这“缄言”二字嫌太雅,又近生僻字,给出
版社几位年轻编辑辨一辨,居然读作“箴言集”,“缄默”的“缄”,认得出而念得对,
2
已属稀罕了,出版后,费尽口舌怕也说不清。怎么办呢,“荒废”二字先已写成书
法,试印封面,效果蛮好看,别的书名既是想不出,下厂印制的时日逼近了,一
横心:既有荒废之念,索性就此交差吧。
今后我仍将荒废光阴,抑或听劝而闭嘴么?父亲好几次对我说:爸爸妈妈这
辈子,就为说了几句话!这是真的,而我近年何止几句话。可是每有书出,俩老
右派却是认认真真反复读,并且大笑,或者流泪了。此生哪想到父亲母亲会是我
的读者呢?年幼时纸片上画了几笔画,赶紧走去爹妈面前讨几句夸,现在情形稍
许变了变:我知道他们心里欢喜,但总会一脸忧戚对我说:不管怎样,还是少说
几句吧。
2008 年 12 月 12 日写在德累斯顿旅次
访谈杂录 1
很多人感觉你近几年来光批评了,这些年你有没有画画?
陈:我一直在画画。可是媒体会重新塑造人:李银河一天到晚谈性,王朔一
天到晚骂知识分子,然后我一天到晚骂教育。只要我愤怒一回,我就得为公众二
十四小时板着个脸。
你个人仍在寂静之中绘画创作,这些作品为什么不拿出来?
陈:为什么要把“寂静”拿出来?
你辞职离开清华时说:“单是盆栽也得有人好生供养着,体制怎能轻易改!”
那种落寞……
陈:没有呀,我写到这里很得意。读不出来么?
那你以后靠卖画为生吗?
陈:我太久前就靠卖画过日子,二十七年前去纽约,每一块钱都靠卖画才会
有。
其实你能大胆地辞职跟这个也有关系。
陈:对,有关系。我还有另外拿饭票的路。请媒体探讨辞职的原因,不要渲
染我辞职。
现在是不是感觉到声名之累了,就是走到哪里都有人认识,都有媒体跟着。
你好像很讨厌这种状况。
陈:我要是说很讨厌,有点做作,但确实挺打搅的。媒体纵容我,瞎撩拨,
但对私人生活有影响,平均每天都会有媒体来找。你得费口舌说,不行啊,没时
3
间——媒体可怜,每天要等米下锅,像我这样的刺头,就老被你们盯上,拽出来,
说三道四,然后你们版面也填了,差也交了。
现在说起你的时候总是提到二十年前的《西藏组画》,作为你的代表性作品。
你会不会有那种想法,要画出新的东西超越这个作品的影响呢?
陈:以前有过,现在不再这么想了。
为什么?
陈:这是个圈套。你画出所谓成名作,被承认了,就是一套子。人家提起,
你会不自觉拿这个套子套自己,这就是圈套。然后你想超越它,又上了自己的当,
又设一圈套。别想这些,往下走就是了。早些年,二十来年前吧,我会想(超越
自己):不服啊!老
[诛仙2]-萧鼎-扫描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