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生态文明[内容提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各族人民的幸福生活,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实现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特别是在当今世界,绿色发展已成为国际竞争的趋势,生态文明已越来越重要。党和国家提出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命题,在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和把握生态文明发展及其规律?如何认识生态文明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辩证关系?如何把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推向前进?这无疑是我们目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关键词]小康社会生态文明和谐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经过全党和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20世纪末,我,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党的十六大深刻的分析了党和国家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从我、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世纪出发,提出了大体用20年的时间,从社会主义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提高,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全面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其中,生态文明对我国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一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超越工业文明的、以解决人类和自然之间危机为使命的、关乎人类未来和发展命运的崭新的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模式,是对人类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理论反思与实践调整,力图实现二者之间的和谐与共生。它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崭新阶段。它为人类指明了发展的方向并构建了美好的蓝图。简言之,生态文明就是以人与自然环境和谐为基本特征的新的文明阶段。它同时包含了一系列为此而进行的制度设计和安排,又可称为环境文明或绿色文明。从人类文明发展史来看,最早实现工业文明、充分享受了工业文明物质成果的西方发达国家,也最早被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所困扰,从而率先开始破解经济发展与环境破坏之间的难题。建设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面临人类文明的历史性转向,社会主义中国在实现新型工业化的进程中,同时面临着建设生态文明的历史任务。当代中国要在生态文明建设上作出历史性贡献,就必须借鉴包括西方发达国家在内的所有国家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有益经验并克服其不足。同时,要大力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发挥社会各阶层保护环境的热情和潜能,共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而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这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需要。二构建生态文明我国总体上地大物博、资源富饶。然而,我国又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无论哪种能源、资源,人均拥有量都非常低。比如我国的耕地、草地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生态文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