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地理2009届高考倒计时冲刺复习
专题二地球运动
高考重点:一、从考查内容来看,高考侧重于考查宇宙环境、地球运动规律及其意义等主干知识。二、从能力要求来看,高考侧重于考察空间想象能力、读图能力、逻辑推断的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注重考查地理思维方法和基础知识的整合。如日照图的变形、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应用和延伸等。试题更是侧重于考查对知识的综合运用。
三、从命题形式上看,有两大特点。第一,以社会热点问题和现实生活情景作试题的素材来进行设计。命题的切入点越来越体现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的特点。第二,逐步趋向与地理环境要素,如气候、水文、生物等环境要素的综合。
命题趋向:近些年来宇宙探索、航天发射成为热点事件,随着我国海南第四航天发射中心建设、神舟七号发射,我国航天强国梦的实现,以此为材料的试题似将大量出现在试卷中,试题的难度会略有加大。
【回归教材】
测试要点一: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1、天体与天体系统(由小到大):地月系和其他行星系,太阳系和其他恒星系,恒星系和河外星系,总星系。
2、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的顺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3、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从运动特征看,地球与其他八大行星十分相似年,即共面性,近圆性,同向性;从结构特征看,地球与水星、金星、火星有相似之处。
4、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 1)地球是宇宙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2)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1)宇宙环境:①公转轨道固定,大小行星互不干扰,安全;②太阳光照条件相对稳定(2)自身条件:①日地距离适中,温度条件适中,才存在液态水;②地球的体积与质量适中,并经过长期演化形成为适合生物呼吸、生存以及昼夜温差不大的大气层;③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适中,使地球表面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幅度不大。
测试要点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①太阳直接为地表提供光能和热能,维持地表温度,为生物繁衍生长、大气和水体运动等提供能量。②太阳能作为一种新能源,因其取之不尽、稳定、廉价又无污染性,已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干扰地球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②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指南针无法正确指示方向。③影响地球的天气与气候。④使极地上空产生极光现象。
测试要点三: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地球自转:(1)方向:自西向东。(2)周期:23时56分4秒(1恒星日)。(3)速度: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外,地球表面的角速度处处相等;线速度,除南北两极点外,纬度越小线速度越大,纬度越大线速度越小。
2、地球公转:(1)方向:自西向东。(2)地球公转轨道:是一个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焦点上,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7月初,地球位于远日点。(3)周期:365日6时9分10秒(1恒星年)。(4)速度: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公转速度较快;7月初,地球位于远日点,公转速度较慢。
3、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引起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变化。3月21日和9月23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6月22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为
365日5时48分46秒。
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的周期为24小时。(2)地方时表现为
地球运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