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誉千年王安石
北宋
王安石变法
(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课标要求】
【方法技巧】
加强中央集权---中期社会危机---王安石变法---缓解危机,但不能根本消除---北宋灭亡
北宋王安石变法
背景
内容
目的
评价
一、北宋王安石变法之背景
1、北宋中期,土地兼并严重、社会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
2、“三冗”现象使财政入不敷出,形成“积贫积弱”的局面
北宋初宋太祖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等一系列措施,最终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但北宋中期后,这些措施的负面影响逐渐显露出来,形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所谓“三冗”问题。
宋太祖赵匡胤
冗官北宋增设了大量官僚机构,用以
分化各级官员的权力,使他们互相牵制。但
是矫枉过正,官员数量的大大增加,既影响
办事效率,又造成机构重叠、人浮于事的现象,形成了“冗官”的弊端。
“冗官”的形成
宋真宗宋仁宗宋英宗
1万
1. 7万
2. 4万
北宋官员人数增长示意图
宋真宗宋仁宗宋英宗
116万
“冗兵”的形成
冗兵为了防范军阀割据、农民起义,抵御北方民族的南侵,宋代不断扩充军队的数量,形成了庞大的军事体系,军费开支几乎占到整个财政支出的十分之九,造成“冗兵”问题。
126万
北宋士兵人数增长示意图
91万
“冗费”的形成
冗费养兵、养官所需的巨额费用,加
上对辽和西夏的战争及高额赔款,都给宋政
府带来沉重的财政负担,形成“冗费”。
宋真宗宋仁宗宋英宗
12677万余贯
所出无余
13186万余贯
北宋财政支出增长示意图
北宋的积贫积弱
“三冗”使国家财
政入不敷出,国库空
虚,出现了严重的财
政危机,导致积贫局
面的形成。
为防止武将拥兵
自重造成藩镇割据,
北宋政府大力削弱武
将的将兵权和调兵
权,致使指挥效率和军队战斗力降低,在与辽、
西夏的战争中连年战败,形成积弱的局面。
王小波、李顺起义
宋神宗:
愁啊愁,
愁到白了头。
社会危机何时解,
让我心忧…..
3、革除弊政成为朝野的共识,庆历新政昙花一现。
一、北宋王安石变法之背景
贫
弱
变
4、王安石具有的“三不足精神”即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
一、北宋王安石变法之背景
毁誉千年王安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