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型:音乐欣赏年 级:高一年级教 具:多媒体课 时:一课时 教材内容调整说明: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音乐在我国少数民族中历史悠久,风格鲜明,内容丰富。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欣赏接触这三个民族更多的音乐内容,认识其民族风格,特将《独特的民族风》一课调整为两个课时。即蒙古族和维吾尔族民歌一课时;藏族民歌一课时。 一、 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独特的民族风》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课程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课为本单元欣赏教学的第二课时。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的是通过欣赏,使学生学习和感受蒙古族和维吾尔族的民歌。在感受和体验教材内容的基础上,以教材内容为依据拓展、延伸。本课充分利用音乐资源,挖掘民族音乐文化的特色。1、音乐作品分析 (1)《辽阔的草原》是一首流传在呼伦贝尔盟的蒙古族“长调”歌曲,是蒙古族长调歌曲中具有代表性的经典作品。歌词表现蒙古族青年对爱情生活的珍视和追求。旋律开阔悠长,节奏舒缓、漫长,给人浓郁的草原特色的印象。 (2)《牡丹汗》是维吾尔族的一首爱情歌曲。歌词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它劝人们对朋友的选择要慎重,对爱情要专一。2、音乐知识 (1)长调:一种蒙古族民歌题材。旋律舒展悠长,节奏自由,句幅宽大,字少腔长,富有浓郁的草原气息。 (2)维吾尔族音乐:吸收了中原音乐、印度印度音乐、波斯——阿拉伯音乐的有益因素,形成了维吾尔族音乐的民族风格。维吾尔族民间音乐可分为民间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器乐曲和包括歌、舞、乐的大曲《木卡姆》。 (3)维吾尔族民歌:可分为爱情歌曲、劳动歌曲、历史歌曲、习俗性歌曲四大类。 (二)、学生情况分析 大多数的高中学生喜爱音乐。高一学生喜欢流行音乐,初中学习对我国少数民族音乐有一定的了解,对少数民族音乐如新疆、蒙古族音乐鲜明的节奏旋律有一定的认知。希望通过这节课对蒙古族和维吾尔族民族音乐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蒙古族和维吾尔族歌曲并对少数民族音乐产生兴趣。 二、 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喜爱民族音乐并乐于主动探究民族歌曲与生活的关系。(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比欣赏蒙古族与维吾尔族民歌,分析作品的节奏旋律,从而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三)知识与技能 掌握长调音乐基本特征。能够对比出蒙古族与维吾尔族民族的音乐特点。 三、 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1、掌握长调长调的基本特征。 2、聆听《辽阔的草原》和《牡丹花》两首民歌通过对比欣赏,分辨不同民族的音乐特点。 (二)教学难点:主动探究民族歌曲与生活的关系。 四、 教学方法与手段(一)教学方法:体验式,讲授时,对比式,探究式。(二)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五、教学流程 导入 欣赏《蒙古人》引入新课蒙古族音乐长调 马头琴 呼麦 新疆音乐 新疆乐器 欣赏作品 节奏特点课堂小结 六、教学过程 (一)蒙古族音乐 1、兴趣导入教师活动:欣赏歌曲,并思考几个问题。 问题1:歌曲的名字是什么?演唱者是谁? 问题2:你知道这首歌曲具有哪个民族的音乐风格? 学生活动:聆听并思考。设计意图:引出蒙古族音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
独特的民族风[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