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米勒《管理困境》——关于科层失灵的探讨政法xxxxxxxxxxxxxxx读米勒《管理困境》——关于科层(企业)()知之甚少,只了解其为美国华盛顿大学这是一本由一位当代政治学家所撰写的“企业内部的经济分析”,是一本为学术界和管理界所撰写的非同于“管理经济学”的“企业经济学”。这是一部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探讨科层(企业)之存在理由、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及其困境的理论性著作。一、科层自从资本主义市场发展以来,市场在经济中发挥作用越来越明显。经济学主要创始人亚当?斯密在《国富论》评论:“自由市场是无形的手”。市场看似自由、杂乱,但是竞争性的市场会有效地地配置资源。然而,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经济在资源的配置上,存在自身缺陷和外在不足,它也有它自身难以弥补的缺点——那就是市场失灵。(正文p37-39)以下详细介绍市场失灵的原因:(正文p25-26,p39-49)1、信息不对称。当存在信息不对称时,消费者与生产者难以达成互利的市场交易,这主要因为人是理性的,这也是导致科层管理的困境主要原因。2、外部性。在经济学中,外部性是指参加交易人的行为影响第三者,例如在一个团队中,每个人的生产力水平可能取决于其他人的努力水平,随意可能导致卸责。3、市场垄断。市场之所以会一起资源的高效率配置正源于他的自由竞争,但是,垄断的出现就会丧失自由竞争性,因此就难以造成高效率。业’、‘组织’”。在中文中我们理解成企业,总而言之是一种组织。(译者的话p3,导言p16)同市场失灵一样,科层也不是万能的,科层也会失灵,科层也会遭遇它的管理困境。二、科层管理困境著名的“囚犯困境”会给我们解释这个问题:(正文p30-37)甲和乙是两个被捕的嫌疑罪犯(共犯),为了使他们承认犯罪,检察官实施一个计划,如下表:女检察官为了破案,将甲乙两人陷入“囚犯困境中。假如甲乙两人为了自身利益,又在不同的房间中被审问(类似于信息不对称),为了更好的利益只好承认(即使两人是清白的),但是这正中了女检察官的心意。而且这也不只是存在于学术上,在美国追捕女巫事件中切实发生。三、科层管理困境的具体表现与分析(一)、集权与分权孰优当利己的行为和讨价还价导致低效率时,科层是一种解决机制。但是,一旦科层的行政权威建立,制度问题仍然存在:谁应该为企业做权威决策?1、集权局限1943年老福特去世后,亨利?福特二世取得企业的完全控制权,但是他很快意识到:仅仅拥有对一群人的独裁权力是不够的。正如他对助手所说:“很明显,我的知识不足我经营这个地方”。(正文p106)在早期的中世纪管理思想家中,马基雅维利在其《君主论》中所设想的领导具有绝对权力,类似一个独裁者。然而,他仍认为,即使具有绝对权力的君主也需要得到准确的信息与建议。(正文p109)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解释市场失灵,为设立科层提供了貌似有理的理由。但是,信息不对称不会因为科层的设立而消失。一个人难以得到所有的信息,尤其在信息不对称时。因此在科层中,独裁是行不通的,所以下放权力成为不可避免的问题。2、分权不当。在决策中,如果让每个对结果有影响的人有“任意决断权”,我们就抑或放弃帕累托最优,抑或进入一个无休止循环。(正文p109)科层制企业内部的权力分散或分权能否解决问题?也不一定。正如miller教授所见,“如果我们在科层中想要任何程度的分权,我们既不能保证稳定的选择是有效率的,也不能保证有效率的选择是稳定的”。于是,任何科层制企业常常处在集体选择中“sen吊诡”(senparadox)之中。理论上是如此,在现实中也常常是如此。每一个权力下放的科层一定违反帕累托最优原则、传递性、或者全域,每个可能性带有一系列令人不快的组织问题。权力下放的科层,其组织设计必然涉及多种不愉快的权衡替代。(正文p122-125)(二)、激励与守诺问题在泰勒看来,计件工资无疑是一个能够提高效率的激励模式,现在仍有许多组织借用这一激励制度来操纵个人偏好,从而提高效率。这之间存在守诺问题:当雇主的激励手段能够守诺时且雇员也守诺,会达到理想状态,但是当雇员不守诺时,难以达到所向目标。(正文p144,p148)在某企业,雇主所定计件工资制的标准为a,管理者往往会发现,雇员往往只比a高一点,即使他们还有充分时间,但是他们却已说笑打发时间。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雇员凭借以往经验发现,如果他们的工作普遍超过a时,管理者认为他们还有能力超过这一标准所以会把a调为b(b>a),因此雇员们要多工作。雇员与雇主之间存在信息的不对称,所以往往保持理性,彼此不信任。(正文p143-166)(三)、团队卸责正如市场失灵的外部性一样,科层失灵也存在外部性因素。在某个团队,一个人卸责,就会导致整个团队的卸责。中国有句古话说得好: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担水
读书报告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