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古代的交通法规.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古代的交通法规点击数:131次    编辑:历史_cx   文章来源:网络   更新时间:2010-11-2316:00  我国现在交通行驶法则是“来左去右”,即不论是顺着马路行驶,还是沿着街巷步行,都是靠右行,谁要是反其向而行之,谁往往要自讨苦吃;如果有两个人正面相遇,彼此大多会心照不宣向右避让。这些都是老少皆知的。但是,世界各国车辆和行人的习惯走向是不尽相同的。有的是靠左行,有的则是靠右行。例如:加拿大、古巴、巴西、德国、希腊、墨西哥和摩洛哥诸国的行走规则是“右行法”;南非、巴基斯坦、斯里兰卡、澳大利亚、泰国、英国和日本等国则是“左行法”。而世界上人口最多的4个国家,中国、美国、印度和前苏联,只有印度1个是靠左行。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人车分流、行人分行的》载:“匠人营国,方九里,序三门。”按三门即王城外之三门。三门中有三途,男子由右、女子由左,车由中央。这当是中国交通史上有关人车分流,行人(男女)分行的最早记载。但由于《考工记》只是春秋末齐录,有很大的地域差异性,故不能说明当时的中国各地都有较统一的行走法。行走法是随着国家的逐步统一缓慢而曲折地形成的。   据唐代《隋唐嘉话》、刘肃的《大唐新语》、后晋《旧唐书》和宋代欧阳修等人撰写的《新唐书》等史书记载,唐太宗以前,路上行人,车辆往来,尚无左右之分,靠“金吾晓暝传呼,以戒行者”。(《大唐新语•厘革》卷二十三),即派专人在城内街道上游走呼叫,维持行人交通秩序和戒备防务。但是,有时因为政事和军事需要,守城士兵要奉命在街道关口上检查行人和过往车辆。而街道上尤其是城门外的行人车辆行驶,因无左右之分,更显得杂乱无章,故检查很不便利,经常出纰漏。于是,这时的唐王朝便开始规定“城门入由左,出由右”(《隋唐嘉话》中卷)而这个行走法则是初唐改革家、中书令(相当于右相)马周首先倡导施行的。马周(601—648),字宾王,博州茌平(今山东)人,小时由于孤苦贫穷,常遭乡里恶少欺凌,后又因屡受地方官的折辱,立志发愤进取,西之长安,被中郎将常何收为家客。唐贞观五年(公元631年),唐太宗命文武百官陈述时政利害。常何“以武吏不涉学、乃委周草状。”(《大唐新语•举贤》卷六)马周替常何拟写了二十余条损益献给唐太宗。”太宗览之,未及终卷,三命召之。”(《隋唐嘉话》中卷)大为赏识,即日授监察御史。“宠冠卿相,累迁中书令。”(《大唐新语•举贤》卷六)由于马周奏事“裁处周密。”(《新唐书•马周》卷九十八)深得太宗器重,故所陈之事”莫不施行。”(《隋唐嘉话》中卷)如:“六街设鼓以代传呼,飞驿以达警急,纳居人税及宿卫大小交”、(《大唐新语•厘革》卷二十三)、“城门入由左,出由右,皆周法也。“(《隋唐嘉话》中卷)后来,每当人们临城门时,就自觉形成“来左去右”的有秩序的行走规则。这样,既便利了检查需要,也避免了行人互相拥挤和撞碰之苦。后人谓之“公私便焉”。(《大唐新语•厘革》卷二十三)这里的“城门入由左,出由右”可谓是我国第一个较规范的行驶法则。马周也是我们中国历史上倡导行走来去有别的先行者。   到了宋朝,“来左去右”还仅囿于城门关卡处,街上行人走路仍无左右之分。宋朝宣和年间翰林待诏张择端著名的《清明上河图》,对景物刻划相当细致,是一幅反映当年汴京近郊清明时

古代的交通法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坐水行舟
  • 文件大小23 KB
  • 时间2019-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