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北京市水痘监测方案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原发感染引起的发热出疹性疾病,属呼吸道传染病,一般经呼吸道飞沫、接触患者新鲜疱疹液或粘膜分泌物的方式传播。全年皆可发病,以冬春季节多见,是托幼园所、学校等集体单位儿童常见的传染病之一,以感染性强,传播快为特点,严重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和学习生活。目前,我国尚未将水痘纳入法定传染病报告和管理,为了更好地掌握北京市水痘流行情况,及时快速控制疫情,稳定学校秩序,制定北京市水痘监测方案。
病例分类
疑似病例
急性发作且无其它明显原因的播散性(全身性)斑丘样小疱疹,疱疹位置表浅,椭圆形,3~5mm大小,壁薄易破,周围有红晕,为水痘疑似病例。
符合疑似病例定义,医疗机构诊断为水痘,但缺乏实验室证实的病例。
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1)一个月内未接种过水痘疫苗,水痘带状疱疹病毒IgM抗体阳性。
(2)分离到VZV,或者经直接免疫荧光抗体法(DFA)或多聚酶链反应(PCR)检测到VZV抗原;
(3)双份血清(间隔2~4周),水痘带状疱疹病毒IgG抗体效价呈4倍或4倍以上增高。
流行基本环节
传染源
病人是唯一传染源,水痘潜伏期一般为12-21天,平均14天。传染期一般从皮疹出现前1-2天到疱疹完全结痂为止。免疫缺失患者发生水痘时可能在整个病程中皆具有传染性。易感儿童接触带状疱疹病人后也可发生水痘。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水痘疱疹液和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通过被污染的用具传播。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多发,易感儿童接触后90%发病。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二次感染发病者极少见,但以后可发生带状疱疹。
经常性预防措施
免疫接种
免疫程序参见疫苗说明书。
. 一般措施
在流行季节,室内要经常通风换气,湿式扫除,加强托幼园所、学校儿童晨午检,追踪儿童缺勤原因,及时发现可疑病例,及早进行隔离,以免造成多发、暴发。
. 宣传培训
对托幼园所、学校等集体单位传染病疫情报告进行培训,开展相关防病知识宣传。
疫情报告与处理原则
疫情性质分类
散发疫情
临床诊断或确诊病例之间在发病时间和地点方面无明显联系,表现为散在发生。
暴发疫情
一周内,同一所幼儿园、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临床诊断或确诊水痘病例。
一周内,同一所幼儿园、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临床诊断或确诊水痘病例。
疫情报告
疫情报告遵循属地管理原则。疫情责任报告人发现疑似水痘病例后,在24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发现疫情达到暴发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应立即电话报告本区(县)疾控中心,区(县)疾控中心接报
后,应对信息进行审核,确定真实性,2小时内以电话方式向市疾控中心和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区(县)疾控中心接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还应在2小时内网络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
疫情处理
散发疫情
区(县)疾控中心每日监测、审核辖区“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水痘病例。接报幼儿园、学校等集体单位的水痘
北京市水痘监测管理规范20**********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