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冀教版历史九下《第二单元 现代社会的革命与改革》课件.ppt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2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二单元
现代社会的革命与改革
【涉及课程】
第5课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第6课迅速崛起的苏联
第7课罗斯福新政
单元综述
在一战的冲击下,帝国主义国家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俄国,在十月革命后冲破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探索。苏维埃俄国迅速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强国。
经历了20世纪20年代短暂的繁荣后,资本主义国家陷入空前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中。面对危机,罗斯福政府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通过实施“新政”,逐步使美国摆脱了危机的影响。
【重点】
十月革命的意义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经济大危机的特点
罗斯福新政的实质与作用
【难点】
斯大林模式的利弊
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知识结构
现代社会的革命与改革
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资产阶级改革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苏联的崛起
罗斯福新政
共同作用:为社会进步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物质基础
一战
十月革命
巩固政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恢复经济:新经济政策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
工业化建设
农业集体农庄化运动
行政命令管理一切经济
新宪法的颁布
权力高度集中、党政不分、个人崇拜与家长制作风盛行……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
斯大林模式
“柯立芝繁荣”
经济大危机的爆发
原因:
特点
影响:
罗斯福“新政”
目的:
核心和基础:
作用:
特点:
实质:
根本原因:生产的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直接原因: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
时间长、范围广、破坏性大
国内政治危机、社会危机加重;国际动荡不安
度过危机,挽救美国资本主义统治
《全国工业复兴法》
度过、挽救、开创
在保持资本主义不变的前提下,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
资本主义制度的一次自我调节
如何理解新经济政策与斯大林模式
罗斯福新政的作用
重难点剖析
1. 如何理解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首先,新经济政策是在坚持社会主义的前提下,部分恢复资本主义经济,顺应了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当时苏俄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适应苏俄落后的生产力,挫伤了人民的劳动积极性,生产力下滑。所以将资本主义经济成分引进来是为了进一步带动社会主义成分的发展。事实证明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得到了发展。
其次,新经济政策,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新经济政策发展商品经济,尊重价值规律,促进了苏俄经济的迅速恢复。
最后,新经济政策实质上是一种经济体制,体现了列宁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精神,对中国改革开放具有借鉴意义。

冀教版历史九下《第二单元 现代社会的革命与改革》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精品文档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3-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