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师:胡健美学科:数学研究专题依托教学案探索有效激发学生兴趣、开展合作交流的途径的实验与研究-----------数与代数的预算教学的研究学习内容和时间一、教学案在教学中的作用、意义(一)教学案是什么教学案,是教师的教案与学生的学案二者融为一体的教与学方案,使用教学案教学,可以促进课堂上师生的良好互动,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教学目标转化成学生的学习目标,把教学设计转化成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案。教学案的制作一般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学习目标、自主预习、合作探究、当堂测试。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我校教师的数学教学理念发生了变化,利用教学案,开展了有利于学生主动进行观察、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表现为一个探索与交流的过程,在探索中形成自己对数学的理解,在与他人的交流活动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学生根据学案,自学阅读教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分组讨论学案上的问题,对问题进行分析、求解、得出结论。然后,由小组选出的代表展示各小组讨论、交流的成果。再经生生之间的讨论、补充、老师适时点评,精讲点拨以及当堂测试,使学生掌握教学内容。(二)教学案的特征(1)数学教学案的核心是数学问题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学者认为:课堂教学存在三条线索,一是教师的教线,二是学生的学线,三是问题线,教线和学线都是围绕问题线展开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都是附着在数学问题上的手段。无论是教案或学案设计,无论采取什么样的学习方式,都要有数学问题的设计,都必须遵循问题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这一数学认知规律。(2)数学教学案的基本读者是学生改变学习方式的主体是学生,如果教学案仍然掌握在教师手里,成为学习信息的拥有者,无疑无法改变学生的被动接受的地位。学生成为教学案的读者后,教师教学就变得可阅读、可质疑、可重复,教师可以说真正拥有教学的听众。严格地讲,学生使用的教学案是的学案,基本结构有三个板块: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学习检测。教师使用教学案,需经过集体和教师个人的二次备课后,手动添加教学预案,包括:个人教学风格、预备的教学问题、学情分析、修改完善内容、教学评价设想,这才变成了教师的教案。(3)数学教学案能提高学习效率科学实验表明,在接受信息、处理信息的速度方面,人的视觉中枢明显快于听觉中枢,这个速度差别高达500倍,而且人脑的3/4在为视觉服务。认知心理学还认为:有意义的学忆的长久性。教学案把教师部分用于学生听讲的口头表达信息和让学生感悟的隐性教学内容,转换成可视的文字,能让学生快速、清楚明白教师及教材的意图,从而实现高效学习。另外,教学案有清晰的目标和为达目标而设计的课堂检测,学生的学习是有意义的学习。数学教学案经过我们试用调查,结果是:有87%的学生认为有教学案的课堂学习效率更高,90%的学生认为便于复习巩固,95%的学生认为用教学案上课值得尝试。(4)教学案下的课堂教学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由于学习目标由隐性变成显性,知识发生、发展、迁移、形成过程得到清晰展示,学习手段、方法、环节的清晰书面呈现,学生拥有了知识获取的渠道和手段,基础较好学生完全可以不依靠教师进行自主学习,抬头看黑板和认真听讲变得并不那么重要,这种情况下,教师的过度讲解或示范将不被学生理睬,这必将让教师在传统教学方式上作出让步。(5)教学案的研究能促进数学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数学教学案设计为解决教学需要而设计,与教师的日常工作紧密相关,直接作用于教学质量,从长远来看,还能减轻教师的机械劳动的负担,为教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具体、现实的平台,所以它能调动教师研究的积极性;同时,由于教学案的读者至少是一个年级学生,教师的教学设计就有了学生质疑的可能,这势必增加教师的编写责任心,不得不认真钻研课标和教材,认真研究学生;另外,由于研究的对象比以往更加具体,呈现的材料层次性更高,主讲者即教学案的设计者,对教材的把握更加深刻,集体研究更有积极性、针对性,研究的层次也提高了,教师的学科专业水平提升必然会更快、更高。(三)、数学教学案的设计原则1、目标性原则(1)理解编者意图而不拘泥于编者意图确定目标。设计前应了解课程标准的要求,并对其关键词进行详细解读然后阅读教材,分析各项背景材料,了解编者的设计理念,分析文本中的例题和练习,分体会编者对重难点思考,并和学生认知情况进行比较,最后把课标要求分解成三维目标;由于课程标准的目标是三年后的终极目标,因此,在新授课中尽量不超过目标,可在后面的课时中逐渐提高目示要求,为了适应较高学生要求,专题课或复习课中可提出略高于课程标准的目标;了解各种教辅资料和参考同事意见,集体讨论时再进行综合分析比较,从而集体制定教学案学习目标。(2)学习目标的制定具体、适合、操作性强。目标关键词明确不空泛,使用操作性强的词语,
实验教师学习笔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