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和同为一家”
自古以来的统治者,都重视中原的汉族,而轻视那些少数民族,而我(朕),却对他们一视同仁!
就是各民族一律平等,体现了唐太宗开明,开放的政策,对促进民族融合,和唐朝强大都有积极意义。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唐朝后期疆域和边疆各族的分布
第五课“和同为一家”
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二、回纥的勃兴
三、“车书本一家”
四、苍山洱海间的南诏
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吐蕃就是现在的西藏,唐代以前和中土没有来往。据说吐蕃人是东晋末年南凉国王鲜卑人秃发利鹿孤的后代,因失国而辗转流徙到青藏高原,为纪念祖先,他们以“秃发”为国号,后依语音相近讹变为“吐蕃”。
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很早生活在青藏高一带,有的以游牧为主,有的以农耕为主。
七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松赞干布,因仰慕唐朝文化,向唐求亲。
16岁的文成公主知书达理,朴素大方,主动应征作25岁的松赞干布夫人。西行3000多公里,完成和亲。
六难婚使
相传,禄东赞携带众多的黄金、珠宝等,率领求婚使团,前往唐都长安请婚。不料,天竺、大食、仲格萨尔以及霍尔王等同时也派了使者求婚,他们均希望能迎回贤惠的文成公主做自己国王的妃子。为之,唐太宗李世民非常为难。为了公平合理,他决定让婚使们比赛智慧,谁胜利了,便可把公主迎去,这便是历史上的“六试婚使”(又称“六难婚使”,也有“五试婚使”之说,拉萨大昭寺和布达拉宫内至今完好地保存着描绘这一故事的壁画)。
第一个题目是:
百匹母马、百匹马驹,百只母鸡、百只小鸡,识别母子关系。
第二道题目是:
将百段上过圆线的断木,分出根梢。
第三个题目是:
百名求婚使者在一日之内要宰完一百只羊,喝完一百斤酒,吃完羊肉,揉好羊皮,要求场地干净,没有血污。
北师大版历史七下《“和同为一家”》课件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