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院院区2015心肺复苏指南解读重庆市人民医院三院院区宋晓菊三院院区1:生存链「一分为二」2015(更新):建议对生存链进行划分,把在院内和院外出现心脏骤停的患者区分开来,确认患者获得救治的不同途径。理由:不论骤停在何处发生,所有心脏骤停后患者的治疗护理都会汇集到院内,一般在重症监护室提供心脏骤停后的救治。而在汇集到院内之前,这两种情况所需要的架构和流程两大元素大不相同。院外心脏骤停的患者将依赖他们的社区获得救助。非专业救护人员必须识别出心脏骤停、进行呼救、开始心肺复苏并给予除颤(即:公共场所除颤,PAD),直到接受过紧急医疗服务(EMS)培训的专业团队接手后,将患者转移到急诊室和/或心导管室。患者最终会被转移到重症监护病房接受后续救治院内急救院内急救应以团队形式实施心肺复苏:早期预警系统、快速反应小组(RRT)和紧急医疗团队系统(MET)。三院院区院外成人生存链的关键环节和2010年相同,继续强调简化后的通用成人基础生命支持(BLS)流程。国内院前心脏骤停生存率极低(2%以下),正是因为我们在前三个环节极度缺乏,不认识心脏骤停、不会不敢心肺复苏、社区或公众场所没有AED可以使用,只是拨打电话后等候急救车,其实就是等死的过程。鼓励迅速识别无反应情况2:鼓励迅速识别无反应情况1、鼓励迅速识别无反应情况,启动紧急反应系统。2、鼓励非专业施救者在发现患者没有反应且没有呼吸或呼吸不正常(如喘息)时开始心肺复苏的建议得到强化。
2015心肺复苏新指南更新要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