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 征杜甫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注】此诗是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春,杜甫由岳阳前往长沙途中所作。《登高》相比,本诗的景与情关系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9.“百年歌自苦”,诗人在诗中写出了哪些“苦”?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8.①《登高》以哀景写哀情:借萧瑟凄凉的悲秋之景来抒发作者孤苦悲凉之感;②本诗以乐景写哀情:借南行途中所见到的美妙迷人的春江之景来反衬作者愁苦悲哀、无以自遣的心境。乐景衬哀情,倍增其哀。(第一点2分,第二点3分)9.①颔联表现了诗人长年颠沛流离的羁旅之苦;(2分)②颈联表现了诗人此刻的南征之苦:年老多病,仍想报效朝廷,现实的命运却迫使他南征;(2分)③尾联表现了诗人一生苦吟,不被赏识的寂寞之苦。(2分)【诗歌赏析】此诗是大历四年(769)春,杜甫由岳阳往长沙途中所作。这时距他去世只有一年。诗篇反映了诗人死前不久极度矛盾的思想感情。“春岸”二句写南行途中的春江景色。春水方生,桃花夹岸,锦浪浮天;云帆一片,征途千里,极目四望,枫树成林。这是一幅多么美妙迷人的大自然图景。“偷生”二句表现了诗人长年颠沛流离,远适南国的羁旅悲愁。如果是一次愉快的旅行,面对眼前的美景,诗人应该分外高兴。可是诗人光景无多,前途渺茫,旅程中的忧郁情怀与春江上的盎然生意,就很不协调。触景伤情,怎能不泣下沾襟呢? “老病”二句,道出了自己思想上的矛盾。诗人此时已是年老多病之身,按理应当北归长安,然而命运却迫使他南往衡湘。这不是很可悲么?但即使这样,诗人仍然一片忠心,想望着报效朝廷。“君恩”当指经严武表荐,蒙授检校工部员外郎一事。这里,诗人运用流水对,短短十个字,凝聚着丰富的内容。“南征日”、“北望心”六字,通过工对,把诗人矛盾心情加以鲜明对照,给人很深的印象。诗人“老病”还不得不“南征”,“百年”二句对此作了回答。杜甫是有政治抱负的,可是仕途坎坷,壮志未酬,他有绝代才华,然而“百年歌自苦”,一生苦吟,又能有几人理解?他在诗坛的光辉成就生前并未得到重视,这怎能不使诗人发出“未见有知音”的感慨呢?这确是杜甫一生的悲剧。三、四两联,正是杜甫晚年生活与思想的自我写照。此诗以明媚的江上春光开头,接着又让“偷生”“适远”的沾襟泪水,把明朗欢快的气息,抹洗得干干净净。诗人正于此不协调处展现自己内心深处的苦恼。整首诗悲凉凄楚,反映了诗人衰病时愁苦悲哀、无以自遣的心境,读之令人怆然而涕下。 雨夜读书[宋]陆游一灯如萤雨潺潺,老夫读书蓬户间。但与古人对生面,那恨镜里凋朱颜。功名本来我辈事,人自蹭蹬①天何悭?君看病骥瘦露骨,不思仗下②思天山。【注】①蹭蹬:比喻失意潦倒。②仗下:借指朝堂。?请简要分析。(3分) ?请简要分析。(3分)
诗歌鉴赏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