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伤风梭菌是引起破伤风的病原菌,大量存在于人和动物肠道及粪便中,由粪便污染土壤,因创伤感染引起疾病。
有芽孢的革兰氏阳性大杆菌。菌体呈细长杆状,周鞭毛。芽孢呈圆形,在菌体顶端,似鼓槌状。
本菌对营养要求不高,在厌氧的环境中才能生长繁殖。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菌侵入伤口,并在伤口内生长繁殖分泌毒素(强直性痉挛毒素和溶血毒素),造成机能紊乱。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运动神经系统应激性增高,全身肌肉持续性痉挛收缩的特征。
易感动物:以马最为易感,牛、羊和犬次之。
人很敏感,实验动物中小鼠和豚鼠的感受性最强。
抵抗力强:在土壤中能存活数十年,对温度、消:抵抗力毒剂都不敏感,对青霉素敏感。
防治原则:消除病原、中和毒素、镇静解痉,抗菌消炎的对症治疗方法。
预防: 明矾(可沉淀破伤风类毒素)
紧急预防接种或治疗: 破伤风抗毒素血清,其免疫力仅能维持14~21d。
八、猪丹毒杆菌
猪丹毒杆菌存在于猪、羊、鸟类和其他动物体表、肠道等处,是猪丹毒的病原体。
G+细小杆菌。
对营养要求较高,
固体培养基上,光
滑菌落周围可见草
绿色的溶血环。
致病性:猪:3~12月龄发病
羊:3~4周龄
人:因皮肤创伤感染发生“类丹毒”
抵抗力: 无芽孢杆菌中抵抗力较强。但对热敏感。
亚急性型:又称疹块型,其特征是皮肤表面有出现疹块。体温升高达41℃,常于发病后2~3天在胸、腹、背、
肩、四肢等处的皮肤
发生疹块。初期充血,
指压退色,后期淤血,
呈紫红色,压之不退。
疹块发生后,体温逐
渐下降,病猪多自行康
复。病程约为1~2周。
破伤风梭菌-猪丹毒杆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