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李自成失败的原因.doc


文档分类:外语学习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刘继兴  发表于2010年10月20日01:08阅读(42253)评论(2)分类:个人日记相关搜索词:军事原因鲜为人知李自成北京本文已被推荐到腾讯博客,点击了解更多精彩内容提起后来成为短命大顺皇帝的李自成来,人们头脑里闪现出来的是一个农民英雄形象。其实,在发动起义前,李自成是个下岗驿卒。也就是说,在下岗前,他本是捧“铁饭碗”吃官家饭的“工人”。李自成(公元1606—1645年),陕西米脂人。童年家贫,曾为地主放过羊,吃尽了生活之苦。明末陕北连年旱荒,农民纷起暴动。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21岁的李自成投米脂县银川驿当驿卒。    驿卒的任务是传递公文,护送过往官员和重要宾客,运送重要物资。这是一种苦差事,报酬却很低,一天不过工银三分。明代,十里置铺,六十里置驿,但驿站这个公家设施却成为了官员谋利的工具,常常以此损公肥私。驿卒们本来就很低的工资,也常常被贪官们克扣得分文不剩。崇祯三年,朝廷为节省开支整顿驿站,裁撤数万驿卒,一年多共省下68万两左右的白银——事后证明,这区区68万两白银恰恰成为明王朝灭亡的代价——由于裁减驿卒,李自成下岗,愤而参加农民军,“奋臂大呼,九州幅裂”。关于李自成起义的真实缘由,博主刘继兴遍查史籍,发现康熙《米脂县志》明确记载:“明末李自成,银川驿之马夫耳。因裁驿站、饥荒,无所得食,奋臂一呼,卒至土崩,不可救!”    李自成大旗一展,饥民齐集。由于在政府部门做过事,他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其起义队伍十来天内就发展到数千人。不屈不挠、战斗到底是李自成的鲜明个性。在好几次惨烈的战争中,他都几乎是全军覆没,一次只剩下刘宗敏、李过、高一功等18人,又一次只剩下50多人,换作别人早就玩完了。可李自成凭着坚韧不拔的意志,竟一次次咸鱼翻身,东山再起,卷土重来,最后拥军百万,占领了北京,宣告了大明的灭亡。后世的研究者们尊他为世界500民族英雄之一、世界15位革命崛起者之一……    由于没有正确认清形势,没有能很好地巩固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李自成的大顺皇帝昙花一现,功败垂成,以悲剧英雄结束了人生。但他却以其血的教训启迪和教育了后来的执政者和革命者,留下了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工人出身的李自成,始终不忘本色,性格中有艰苦朴素、淡泊财色、宽以待人等许多优点,连站在统治阶级立场上的《明史》都不得不如此记载他:“不贪财利,不好酒、色,脱粟粗粝,生活简朴,与其下共甘苦。很能礼贤下士,纳人善言。”    李自成最后失败的真正原因一直是个谜。百余年来,专家们对之的解释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说败于不得人心的,有说败于骄傲自满的,有说败于腐化堕落的,有说败于红颜祸水的,等等,总之都不能令人信服。因为这些答案都不能解释一个问题:占领北京时,李自成的军队浩浩荡荡一百余万,为何进京40天后部队竟然仿佛突然间失去了战斗力――遇清军一触即溃,兵败如山倒,而且从此一蹶不振?    是这支部队的军纪涣散吗?非也。李自成治军有方,义军的组织性很强。是这支庞大的军队的物质力量跟不上吗,非也。李自成大军在北京通过肃贪追赃搞到了七千万两银子,相当于明朝的十年税收,至少可以在几年里实施“迎闯王不纳粮”而更深得民心,他有足够的财力可支撑他庞大的军队。    这就奇怪了,军费奇缺时李自成尚且能屡败屡战组织起百万大军,财大气粗后为何反而失去战斗力?为何撤出北京后再未组织起一次像样的战

李自成失败的原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zbfc1172
  • 文件大小27 KB
  • 时间2019-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