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诊断标准WS296-2008
1、流行病学史
在出疹前6-21天与麻疹患者有接触史。
2、临床症状
发热(38℃或更高)。
咳嗽、流涕、喷嚏等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并有畏光、流泪等结膜炎症状。
皮疹自耳后、面部开始,自上而下向全身扩展,3-5天内波及全身。
起病早期(一般于病程第2~3日)在口腔颊粘膜见到麻疹粘膜斑(Koplik氏斑)。
3、实验室诊断
8天-6周内未接种过麻疹减毒活疫苗而在血清中查到麻疹lgM抗体。
恢复期病人血清中麻疹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或4倍以上升高,或急性期抗体阴性而恢复期抗体阳转。
从鼻咽部分泌物或尿液中分离到麻疹病毒,或检测到麻疹病毒核酸。
4、诊断原则
典型麻疹病例可根据临床表现结合流行病学作出诊断,轻型麻疹病例需根据血清麻疹抗体结果或病毒分离阳性或麻疹特异性基因检测结果作出诊断。
5、诊断
疑似病例
、,。
临床诊断病例
符合以下任何一项者:
疑似病例与实验室确诊病例没有流行病联系者。
疑似病例未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者。
疑似病例在完成调查前失访者。
疑似病例无实验室诊断结果且不能明确诊断为其它疾病者。
流行病学诊断病例
疑似病例无标本或标本检测结果为阴性,并同时具备1者
实验室确诊病例
、 、。
排除病例
符合以下任何一项者:
麻疹疑似病例采集了合格血标本,经合格实验室检测麻疹lgM阴性,并与实验室确诊病例无流行病学联系者。
经实验室检测证实为其它疾病(如风疹等)。
能明确找出是由其它原因引起的发热出疹性疾病(如药物过敏性皮疹等).
麻疹诊断标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