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设计幼儿课件.ppt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10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设计(一)
学前教育系:李慧
思考:
为什么要在幼儿园开设社会教育活动这门课?
首先,要理解一下什么是“社会”,社会是由一定数量的个体组成的有机整体。人从一出生便进入社会,需要从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
开设社会教育这门课程就是为了使个体更好地成为适应社会、能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独立的个体。
其次,幼儿期是人格塑造与养成的关键期,而幼儿园是进行社会教育的重要的、必要的途径,其教育影响具有不可替代性。
幼儿社会教育与相关课程领域的关系
在幼儿园的课程领域中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起着核心与灵魂的作用,为其他领域提供方向与价值的指引。
即一切的教育都在帮助孩子建立与世界的一种恰当关系,学会做一个人格健全、并有益于人类的人。
幼儿社会教育的专业准备
(一)树立正确的幼儿社会教育观
(二)提升自身的品格、社会能力与教育能力
(三)掌握相关的知识、教育原理、规律与教育策略
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理论
行为主义学派或研究条件作用的理论家:
条件作用的过程,儿童被动的或攻击的倾向、冲动的或有控制的行为、依赖的或独立的反应、高度的或很低的自信,应追溯到父母的养育方法和惩罚技术。
如:幼儿园接送的一幕
社会学研究者:
儿童的社会学习过的是角色榜样作用的过程,儿童的上述特点,归于父母或其他重要人物等榜样在表现这些反应时,儿童对他们的模仿。
如:毛毛的一天
精神分析学派:
儿童的社会性学习过程是自居(或称认同)作用的过程,儿童的上述特点是由于儿童以表现这些行为并且鼓励儿童形成这样的行为的父母自居。
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理论
(一)精神分析理论
主要代表人物是:
弗洛依德、荣格、弗洛姆、埃里克森。
核心概念:
本我、自我、超我、心理性欲阶段、原型、社会性心理需要、信任对不信任等。
关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观点是:
1、人格完善、儿童内在的动机与情感发展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内容
2、各种需要的满足与冲突的解决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动力
3、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是连续并有阶段性的
4、儿童早期的生命经验对其终身有重要影响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设计幼儿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qujim2013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3-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