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徐州民歌民谣种类繁多,最能体现徐州的地域特色和风土人情的是战争歌谣、煤矿歌谣、劳动歌谣和生活歌谣。这些歌谣体现了徐州人民的智慧,见证了徐州的历史发展。关键词:徐州民歌民谣战争歌谣煤矿歌谣劳动歌谣徐州历史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中国的民间文化更是一道闪亮的奇葩。作为民间文化中的民歌民谣更是与普通人相伴相随,我们从年少时便听爷爷奶奶唱或念那不知其意的歌谣,到大后细细品味真是回味无穷。我们中国每个地方的民谣都有其自身的地域特点,而徐州作为一个古城,更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这一地区的民谣更有着与众不同的文化背景及地域特点。徐州的民谣非常的多,种类也很多,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它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最能体现徐州的特色和风土人情的民谣有这么几种,首先是反映徐州战争历史的战争歌谣,其次是煤矿歌谣,还有劳动歌谣、生活歌谣以及其他等。徐州,古时称彭城,位于我国南北腰部地带,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津浦、陇海两大铁路干线的交叉点,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自从彭祖创建大彭氏国至今,徐州已经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徐州这一特殊的地理特点使徐州不仅是古战场,而且在现代也曾作为战场。因此,徐州民间流传了许多有关战争的歌谣。下面的几首歌谣就反映了徐州的战争历史。“《九里山前作战场》九里山前作战场,牧童拾得旧刀枪。顺风吹动乌江水,好似虞姬别霸王。”殷召义主编程荣华选编《徐州民间歌谣集——传统乡歌》,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年6月版,第2页“《打丰县二首》一弹弹,二玩玩,庞三杰,打丰县。打开丰县进当典,进了当典要盘缠,要了盘缠向西南。大毛二毛单扁担,六月初一打丰县,打了七天单八夜,拉起队伍向西南。”殷召义主编程荣华选编《徐州民间歌谣集——传统乡歌》,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年6月版,第5页“《国恨家仇不能忘》火熊熊,炮隆隆,天昏地暗烟云濛。日寇肆淫威,铁蹄逞穷凶。尸横抛阡陌,血殷野草红。家家尽逃难,十室九已空。老人长叹小儿哭,叹声哭声干苍穹。扶老携幼人拥挤,摩肩接踵路不通。敌机忽冲来,轰炸何猖狂,俄顷尸成堆,血肉乱飞扬。一妇被炸死,二子呼亲娘。一翁仰天号,全家俱死亡,痛哭肝肠断,撞死在道旁。断腿一老人,疼痛不能语,挥手示儿孙,逃难他乡去。凄绝人世间,惨怛悲中肠。入地恨无门,呼天徒悲伤。莫啼哭,莫彷徨,国恨家仇不能忘,煌煌轩辕胄,岂作任人宰割之牛羊!要抵抗,要救亡,拿起刀和抢,杀敌上战场。消灭日寇讨血债,中华儿女斗志昂。”殷召义主编程荣华选编《徐州民间歌谣集——传统乡歌》,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年6月版,第8-9页“《大炮歌》英勇向前,把大炮的技术练熟,快开到前方火线。同志们!放出我们的开花弹,打到敌人的身边。轰轰轰!叫日本强盗胆寒,叫日本强盗溃散,叫日本强盗滚蛋。轰!”殷召义主编程荣华选编《徐州民间歌谣集——传统乡歌》,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年6月版,第12页《解放军扛大炮》解放军,扛大炮,一夜打通陇海道。陇海道,一扫光,打完八集打碾庄。打了碾庄向西走,一炮打到徐州府。徐州府,先攻占,打完江北打江南。打过江南吃大米,占据江北吃白面。打倒老蒋放鞭炮,全国人民得团圆。”殷召义主编程荣华选编《徐州民间歌谣集——传统乡歌》,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年6月版,第15-16页“《打淮海》(小五更)一更里,月亮渐渐高,八路军共产党的队伍过来了。打临沂,把兵交,国民党,吓跑了;打到那窑湾里,收俘
论徐州民歌民谣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