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治学修身之道前言曾国藩在中国近代史上一直是一个颇具争议的人物,在中学的教科书上,曾国藩“素来”扮演着一个残酷、虚伪、奸诈、腐化、好名的形象。太平天天国运动是一场农民阶级反封建反侵略的战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狠狠打击了外天国起家,阻挡历史的车轮,自然就成为了受教科书中的反派人物。孙中山在《总理全集》中曾经指出:“中国之见灭于满清,二百六十余年,而莫能恢复者,初非满人能灭之,能之有也,因有汉奸为虎作伥,残同胞而媚异种,始有吴三桂、洪承畴以作俑,继有曾国藩、左宗棠以为厉。”然而,他的文韬武略,他的道德修养,令许多后人推崇。梁启超曾经说过:“曾文正公,近日排满家所最唾骂者也。而吾则愈崇拜其人。吾以为曾文正生今日而尤壮年,则中国必由其手而获救矣。……”梁启超还把曾国藩看成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大人物。他认为曾国藩:“……乃立德、立功、立言,三并不朽。所成就震古烁今而莫与比肩者。”近代有学者把孔子、朱熹、曾国藩三人在儒学上的成就并列,认为:孔子集三代儒学之大成,朱熹集秦、汉、唐、宋儒学之大成,曾国藩集宋、元、明、清儒学之大成。连蒋介石也对曾国藩大加赞誉,他不仅将曾氏家书作为立国之本,而且在黄埔军校中力倡以《曾胡兵法》作为教材和必读书。这些似乎都在把曾国藩从历史上的“人”变成一个“神”。关键词:曾国藩治学修身正是因为众说纷纭,正是因为曾国藩是这样一个颇具争议的人,关于他的讨论才从近代开始一直持续到现在,而且始终没有定论。或许他就像章太炎先生所说的:“曾国藩者,誉之则为圣贤,谳之则为元凶。”要了解一个历史人物的真实想法,了解他的真实性格,最好的方法莫过于研读他的日记。鲁迅曾说:“我本来每天写日记,是写给自己看的,不须摆空架子,所以反而可以看出真的面目来。”曾直抒胸臆,畅言无忌,坦率无隐。宦海青云的手腕,避祸趋福的心得领兵打仗的谋略,读书治学的体会,交际应酬的甘苦……我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曾国藩,虽然,如历史书中所言,曾国藩确实存在着许多让人厌恶、唾弃的地方,但是他刻苦治学和修身之道却着实让我对他有了新的认识。治学之道在曾中,治学之道占了很大一部分。说到他的治学,不禁让我想起了一个小故事:曾国藩并不是个脑子很好用的人,他经常一篇文章要背好久才能记住。一天,曾国藩在他的书房里背一篇文章,他已经不断的重复了很多遍了,但还是没有背下来。这时,一个小偷正等在他的窗外,打算趁他背完后小睡的空隙进去偷东西。可是,几个小时过去,夜很深了,曾国藩还是没有背下来。小偷再也受不了了,于是冲进屋子指着曾国藩大喊:“你实在是太笨了,都背了几百遍了还不会,我要是你早就背下来了!”于是曾国藩说:“真的么?那你背给我看。”小偷真的都背下来了,而且一字不差。这个故事是真是假姑且不论,对于这样一位权倾朝野的文人士大夫来说着实是一种讽刺。然而,他刻苦学习的精神却从这个小故事中体现出来。曾国藩28岁便考中进士,仕途畅通,官至二品,从文才上看,这与他的好学十分不开的。他学习孜孜不倦,苦读日夜不息,尤其在京参加朝考进入庶常馆学习后,“日以读书为业”。在为官之时,他对学中可以深刻地体会到,据他的日记记载,他几乎每天临睡前都会研读一些文章,并在读书时把自己的心得记录下来,刻意求取其中的
史纲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