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知识点整理人教版一、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和角1、认识厘米和米,体会它们的实际意义。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2、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从0刻度开始的(0-5是5厘米),以及从中间刻度开始的(1-5是4厘米)。测量时: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这几,对着几就是几厘米。3、认识线段(特点:直的,两个端点,长度一定,),会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画线段时要注意最后写上线段的长度。4、初步认识角,并且能够辨认。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一个顶点,两条边),会正确画角。角的画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边,就画成一个角。5、认识直角,会画直角标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会用三角板画直角(课本41页图例)。6、知道:一个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只和两条边张开的宽度有关。二、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1、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①相同数位对齐,加号写在下面的数前面。②从个位加起。③如果个位满10,向十位进1。2、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①相同数位对齐,减号写在下面的数前面。②从个位减起。③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再减,计算时十位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注意笔算时的书写,横线要用尺子,应用题里面尽量从演草纸或者卷子的算式旁边列竖式计算,如果是口算出得数的,检查的时候也一定要用笔算检验。务必保证要笔算得结果。3、“多几”、“少几”的应用(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某数多几或少几”的实际问题。(2)能正确列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用减法计算,用“比”字两边的较大数减去较小数。多几、少几已经知道的问题,求未知数时,未知数比谁少几,就用谁减去几;未知数比谁多几,就用谁加上几。4、加减法的估算方法:四舍五入,个位小于5的少看,个位等于或大于5的多看,看成最为接近的整十或整百数。注:当问题里出现“大约”两个字时,就需要估算。三、表内乘法1、乘法的初步认识(1)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2)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知道读法(2×3读作2乘3)、写法(相同加数×个数或个数×相同加数都可以),知道乘法表示几个几相加(一定要结合图意来看是几个几),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含义(因数×因数=积)。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2、乘法口诀熟记所有乘法口诀(单句背诵也要熟练,对口诀即可)。乘法口诀是计算乘法的基础,要求熟练的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在复习时既要注意全面,同时要注意有所侧重,如7-9的乘法口诀,数目较大,可多做练习。3、解决问题(1)看图,写乘加、乘减算式时: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乘减:先把每一份都算成相同的,写成乘法,然后再把多算进去的减去。计算时,先算乘,再算加减。(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用这个数×倍数或倍数×这个数都可以。有几个相同加数,就是这个相同加数的几倍。如:3个5就是5的3倍。四、观察物体1、建立观察角度能辨认从不同的角度观察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