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卫生学
潘扬
绪言
第一节健康的概念
早期:无疾病,人或者是健康或者就是生病, 很绝对。
40年代:对社会起最佳作用的能力作为健康标准,代表人物是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健康可以解释为社会化的个人完成角色和任务的能力处于60年代:健康加入了情绪和快乐因素。
当今:对健康概念较为完整的认识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
健康: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
(一)生长发育标志
1反映生长发育常用的形态指标是:体重、身高、头围、胸围和臂围等
2生理指标:脉搏、血压、肺活量
3运动素质指标:速度、耐力、肌力、协调性、灵活性。
4心理指标:智商、情商
(二)患病率
群体:患病率指一个时间点上患病的人数占全体人数的百分比
个体:某个孩子患病的频率
(三)死亡率
死亡无疑是最不健康的状态
(一)环境因素
(化学、物理、生物)
环境因素有利也有弊
(1)化学因素
儿童从自然环境中摄取的化学物质过量或不足均可受损。例,营养素过量超标,铅、汞砷等元素超标中毒
(2)物理因素
温度、湿度、气压、气流、辐射、噪音等。例
外伤也属于物理因素。
(3)生物因素
传染和感染。举例
2生活因素
社会人际关系失调
尽管学前儿童人际关系简单,但正常的人际关系受损,则会影响健康。比如,家庭的破裂、受虐、家庭成员伤亡或发生意外冲击等。
儿童所处的社会地位及所受的教育
社会地位决定了人的生活条件,也决定人接受教育的程度,而教育影响人的认识、态度、行为,从而影响健康。
(二)保健设施易得性(程度)
(三)生物学因素
遗传(最重要的作用)
生理因素(病变、外伤、中毒)
(四)生活方式
包括12个方面:
2适应
3决策
4冒险
5工作
6自我保护
7环境保护
8休闲
9营养
10寻求快乐
11消费
12衣饰
影响学前儿童健康的诸多因素是交互作用,彼此影响的,它们对学前儿童健康的影响是整体的多方位的。
第二节学前儿童卫生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学前儿童卫生学是以卫生学的原理为基础,研究早期儿童教育中学前儿童身心健康问题。
、身心发育状况与与学前
儿童生活、教育环境之间的关系。
。
,保护身心健康,促进生长发育的卫生要求和措施
第三节学前儿童卫生学的研究方法
调查法是一种经典的卫生学研究方法,运用体检、访问、谈话、问卷和考查等手段对群体儿童身心发展各项指标进行测量,收集原始资料,并作统计学处理,进行分析和评价,得出科学结论。
常用的调查法有追踪调查(纵向)和横断面调查(横向)两种。
关键在于严格控制各种干扰因素,教育实验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控制条件,采用对比方法将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比对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例“三浴锻炼”
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的对自然发生的现象或行为进行考察、记录和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
通过实践来不断修正和充实解决儿童健康问题。
通过案例分析揭示儿童健康的相关问题,并作出归纳和总结的方法。
各种研究方法都有其优点也有其不足,研究者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合适的方法多渠道进行研究。
作业P15
学前儿童卫生学240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