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低温春涝、耕地需及时散墒自去年入冬以来,东北地区气温持续偏低,降水量偏多,耕地遭遇春涝,春耕被迫推迟。东北地区低温春涝,不利于春耕。预计未来几日,这种天气仍将继续,各地应做好除雪散墒,并积极开展育苗工作。这个冬天,东北地区一直处于低温多降水的状态。进入4月,本该是备春耕的时候了,然而清明假期,飘飘洒洒一场雪又给本就白雪皑皑的土地增加了厚度。黑龙江省更是迎来了自196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降雪次数最多的一年,。东北地区近30天气温距平东北地区近30天降水距平百分率由上面两图可知,近30天,东北地区大部的日平均气温与常年同期平均气温相比,偏低了2~4℃,其中,黑龙江部分地区的日平均气温偏低了4℃以上。而东北部分地区近30天的降水量则是比常年同期增多了25%~50%,其中辽宁省大部地区的降水量更是增加了100%~200%。(备注:距平值在气象上,主要是用来确定某个时段或时次的数据,相对于该数据的某个长期平均值是高还是低。此处平均值均为1981年至2010年的平均值。) 因去年秋整地不到上一年的1/2,今年春耕的任务本就重。而长期的低温雨雪天气令东北地区耕地迟迟不解冻,水分既不易蒸发也难以下渗,不仅推迟了春耕,更加重了春涝的程度。有资料显示,目前,东北地区有1/4耕地过湿,这给东北地区的春耕春播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黑龙江省双城市新兴镇新胜村的农田里,积雪下边已经化成水,但由于土层冰冻无法下渗。未来仍低温多降水,东北地区耕地需除雪散墒。针对今年东北地区的春耕新情况,专家提示,首先要加快除雪散墒,增加地温。各地应克服低温多雨雪的困难,动员一切机械力量,早进地耢雪、耙雪,促雪早融散墒,并对化冻后有积水的地块采取挖排水沟、疏通排水渠等措施,除水散墒。同时,购买良种和化肥,并加快清雪和扣棚的进度,及时开展水稻育苗等工作。根据各地的不同情况,最好采取钵体育苗等新技术,以达到育好苗、育壮苗的目的。面对春涝与低温东北地区要抓农时保春播“清明”已过,东北地区全面进入春耕备播关键时期。当前,东北地区春耕备播正在有序展开,但春整地进度慢于常年,主要受两个因素影响。一是春涝严重。去年入冬以来,东北地区部分地区降水异常偏多,大部地区“湿封地”,农田土壤处于含水量饱和状态,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近1/4耕地受到春涝影响。二是气温偏低。去年12月至今年3月底,东北地区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偏低3℃左右,为近12年来最低。气象部门预计,4-6月东北地区还有几次冷空气过程,4月份气温比常年同期偏低1℃-2℃、局地偏低3℃-4℃。春涝、低温叠加对东北地区春耕春播造成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四难二威胁”。一是活雪排水难。部分地区地势低洼,出现明水,无处排水。土壤开始解冻地区,机械耢雪耙地呈现“和稀泥”状态,也很难利用机械挖排水沟和积水坑,不利于整地。大部分地区沟渠受损,排水机械短缺,增加了排水难度。二是春季整地难。去秋东北多雨,大部分地区“雨封地”,各地以抢收为主,玉米秸秆清理出地和秋整地完成不足上年一半,春整地任务重。部分地区地上雪、地中冻一起融化,机械进不了地,秸秆出不了地,春耕无法进行。三是培育壮苗难。受去年秋收降雨影响,种子含水量大,发芽率降低5个百分点以上,一播保全苗难度大。部分地区整地质量上不去,播种质量难以提高。受涝较重地区农时推迟7-10天,适
热点问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