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二,改革或革命往往南京市XX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12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第I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中国古代政治从西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对材料中“现代化”的内涵理解准确是 2.《唐会要》卷八十六记载:“景龙元年十一月敕: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二百下,而众大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太和五年七月,左右巡使奏:‘??不合辄向街开门户,悉令闭塞。’”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3.《二程文集》载:“以富贵为贤者不欲,却反人情。人无利,直生不得,安得无利?”该观点 ,阁臣刘健等提出几条压制近幸的办法,“拟旨上,不从,令再拟。健等力谏,??不报,居数日又言??越五日,健等复上疏,历数政令十失,??健知志终不行,首上章乞骸骨,李东阳、谢迁继之,??帝勉从之”。材料中的阁臣 《鹿洲初集》卷三:“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人足。??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蹇。居者苦艺能之罔用??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材料中的“禁” 6. 右图描绘了洋务运动时期中国人自行制造火炮的情景。从图中可得到的信息是①晚清官府推动洋务军事工业②该火炮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③师夷长技思想的具体实践④标志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诞生 A.①③B.②④ C.①②③D.①③④ ,颁布了《商人通例》、《公司条例》、《证券交易所法》等法规,涉及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和政府管理等领域。在全国工商会议上,工商界代表对公司注册章程、商标法、商会法等提出了许多建议和要求,工商部在制订相关法规时,均有所采纳,并在参考西方有关法规的基础上,较多地注意了本国状况。这反映了当时 《临时约法》发展实业 《敬告姊妹们》一文中说:“如今女学堂也多了,女工艺也兴了,但学得科学工艺,做教习,开工厂,何尝不可养活自己呢?也不致坐食,累及父兄、夫子了。一来,可使家业兴隆;二来,可使男子敬重,洗了无用的名,收了自由的福。”据此材料推断,错误的是 :“近世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适成为压迫平民之工具,若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于此有当知者,国民党之民权主义,与所谓‘天赋人权’者殊科,而唯求所以适合于现在中国革命之需要。”该文件的发表推动了 ,对于中国抗战胜利原因的视角发生了变化,影响这种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 “一国两制”完成祖国统一的需要 ,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指出:“我国人民应该有一个远大的规划,要在几十年内努力改变我国在经济上和科学文化上的落后状况,迅速达到世界上的先进水平。”此后十年间,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有 “东方红一号” “南优二号” ,对1978年宪法进行了两次部分修改,1979年五届全同志批示的原则修改了宪法和地方组织法等,1980年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宣布取消1978年宪法中关于公民有“四大”权利的规定,由此可见当时
材料二,改革或革命往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