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施水厂生产工艺检查的目的及必要性我公司※、※、※、※、※五座水厂,目前总生产能力为210万m3/d,担负着※市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用水的重任。由于我公司历史悠久,各水厂建厂时间跨度较大,最早的※水厂始建于1929年,最新的※水厂建于2000年,同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发展,各水厂改扩建速度加快,生产系列也随之不断调整,导致现状各水厂各生产系列新旧程度不一,采用的工艺形式也有所不同,制水效果参差不齐。我公司各水厂现状如表1所示:表1我公司各水厂现状一览表水厂名称制水规模(万m3/d)处理工艺建成(改造)年代※老厂(“老三0工程”)30斜管沉淀池+普通快滤池1999(18万m3/d)2004(12万m3/d)新厂(“六0工程”)60平流沉淀池+普通快滤池1992(40万m3/d)1995(20万m3/d)新建30万m3/d工程30平流沉淀池+V型滤池2006※“一0”系列10脉冲沉淀池+V型滤池1991老系列10脉冲沉淀池和斜管沉淀池+虹吸滤池和普通快滤池1988※/30斜管沉淀池+双阀普通快滤池1983(一期)1987(二期)※/25平流沉淀池+V型滤池2000※+V型滤池2008二期10平流沉淀池+普通快滤池1992由上表可见,目前我公司各水厂在用的生产系列,最老的城南水厂一期,建于1983年,距今已有近30年历史,其他生产系列大多也建于上世纪。由于过去水厂设计、饮用水水质方面的标准较低,工艺较陈旧,随着新版《室外给水设计规范》、《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于2006年颁布并实施,06以前所设计的水厂生产系列,其部分运行参数已无法达到新版规范要求。同时,2008年及2009年,总公司分两阶段对出厂水水质进行了提标,,沉淀水浊度标准为3NTU,企业内控出厂水浊度标准远优于国家标准。水质标准在提高,而水厂生产工艺没有改变,运行控制手段还沿用一些原有的、常规的手段,导致在现状水质标准下的水厂生产运行控制难度逐步加大。实施水厂生产工艺检查,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优化我公司各水厂各生产系列的工艺运行状况,以出厂水水质达标为目标,以国家相关规范为依据,通过合理分配水量、调整工艺运行参数等手段,充分发挥各系列供水设施的生产能力,协调生产系列之间的运行合理性。实施水厂生产工艺检查,对保障供水水质、保证生产安全平稳、节能降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工艺检查的对象、、手段目前我公司各水厂净水采用的均是“絮凝-沉淀(澄清)-过滤-消毒”的传统工艺。因此,工艺检查的对象,根据工艺特点,定为絮凝、沉淀(澄清)、过滤、消毒四个工艺环节。工艺检查的手段,为生产报表检查、工艺设施现场检查、试验分析、工艺参数检测相结合,对生产工艺进行综合评价。,对水厂生产工艺运行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宏观上,主要评价现状水厂各生产系列水量分配以及整体运行的合理性。重点采用工艺设施现场检查、试验分析、工艺参数检测的手段,工艺设施现场检查、试验分析评判水厂生产构筑物的运行效果,工艺参数检测以国家规范为标准,评判各生产系列的运行合理性及生产能力的发挥程度。根据检查结果及各工艺环节的特点,统筹考虑环节之间的衔接,最终形成各种水量下的各水厂针对各生产系列的水量分配方案。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生产工艺运行的多样性、复杂性,原水水质状况、温度的变化多端性,有限次数的检查对于不同水质、温度条件下的状况可能无法全面兼顾,其最终形成的水量分配方案,适用性有限。微观上,主要评价水厂单个构筑物、单个工艺环节的运行效果及运行合理性。通过改变运行参数的方法,使水厂各构筑物、各工艺环节的运行趋向合理,为整体运行的合理打下基础。同时,也为以后单体构筑物的改造提供依据。同样的,由于生产工艺运行的多样性、复杂性,原水水质状况、温度的变化多端性原因,检查中形成的运行参数在实际生产中的适用性范围也有限。3工艺检查的前期准备生产报表检查、工艺设施现场检查、试验分析可直接进行,工艺参数检测前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工艺参数指标均选取与水厂生产运行有关的指标,即在生产中可进行调整的指标。构筑物本身建造方面的设计指标不在本次检查范围以内。絮凝的絮凝时间、G值、GT值、沉淀(澄清)的沉淀时间、溢流率、表面负荷、过滤的滤速等指标的调整,可通过水量的分配变化来实现,其余指标如滤料级配、滤层厚度、反冲洗强度、膨胀率、冲洗周期等的调整可通过改善滤料、改变冲洗强度等来实现。,建设年代较早,检测仪表配置不完善,自控水平一般。水厂各生产系列单个池体并未完全配备流量仪及浊度仪,在实际的检查当中,这部分没有配置流量仪的系列、构筑物,工艺参数指标可能无法准确测
净水工艺检查方案和细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