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学生在课堂上不注意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和基本数学思想的渗透,学生大都是做题,特别是阅读教材之后填空,代替了对概念的理解,这点非常不可取。比如在《倒数》的教学中,教师采取这样的导入:杏和吞这两个字倒过来是什么?生:呆和吴。师:数学中也有这样的一些现象。教师出示了一组练习。7/15×15/7 3/8×8/3 5×1/5 1/12×12师:做完了你发现了什么?打开课本28页,阅读教材中相关内容,完成导学案的填空。展示:生1:这几个题的结果都是1。生2:分子和分母正好颠倒了位置。生3:整数和分数的分母正好相同。生4:整数都是乘整数分之一。师:这几个题都是什么样的?生齐:都是分子分母颠倒了位置。师:什么是倒数呢?生5: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师:倒数是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哪个词能体现呢?生6:互为。师:什么是互为呢?生7:第一个数的分子是第二个数的分母,第一个数的分母是第二个数的分子。生8:互为是相互的意思。比如3/7和7/3。师:要想成为互为倒数,必须符合条件?生9:两个数。生10:一个数的分母和另一个数的分子一样。师:互为就是两个数之间的关系。这个环节是在自主学习之后的师生互动交流,由于学生是在阅读教材之后的交流,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对倒数认识理解的偏差,由于教师在导入中给学生的错误的导入,特别强调了颠倒,学生误认为倒数就是颠倒,整个对倒数的理解就有问题了。通过看书,学生可以看到两个乘积为1的倒数互为倒数。但是对于理解条件是两个乘积为1,这两个数可能是分数和分数,分数和整数,整数和小数,分数和小数,小数和小数,1和1等等之间都是两个数,可能学生就存在一些问题了。对于无论是什么样的两个数,关键是看乘积是不是1,这是应该让学生理解的,另外就是倒数是互为,是一个数和另一个数之间的关系,这个是应该学生理解到的。学生的回答中,很多是在找一个数倒数的方法,不是认识倒数的意义,这是自学不出来的,这就是导学案设计的局限性。《倒数的认识》的课堂作业设计1、填空:(1)()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2)(),5的倒数是()(3)()的倒数是它本身,()没有倒数。(4)8×()=1()×=1[设
《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