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课程理念下的多媒体课堂教学设计 《荷塘月色》 教 学 设 计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07汉语言文学五班徐鑫 目录前言……………………………………………………………………….3一、教材分析…………………………………………………………3二、学习目标…………………………………………………………31、知识目标……………………………………………………32、能力目标……………………………………………………33、德育目标……………………………………………………3三、学习对象分析……………………………………………………4四、学习重、难点……………………………………………………4五、教学方法……………………………………………………4六、学习软件设计……………………………………………………4七、学习准备…………………………………………………………5八、课时安排…………………………………………………………5九、学习程序设计……………………………………………………5(一)学习流程图…………………………………………………5第一课时学习流程图……………………………………5第二课时学习流程图……………………………………6(二)详细学习程序………………………………………………7第一课时详案……………………………………………8第二课时详案…………………………………………9《荷塘月色》教学设计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07级汉语言文学五班徐鑫前言:多媒体网络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不仅为建立新型教育方式和教育模式提供了新思维、新方式,而且也为学生课堂学习营造探索发现的和谐环境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学生在网络提供的丰富学习资源中,通过检索、构思,可以有效地将教材中有关内容进行密切整合,形成自己的观点,获得自己的认知,从而发展自己的个性,培养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实现“学会学习”的目标。因此,网络教育也为实现学生的素质教育提供了良好途径。一、教材分析《荷塘月色》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先生的代表作。这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作者给我们描绘一幅月色下的荷塘的美丽景象,语言优美、典雅。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初步掌握欣赏文学作品的方法;感受文学形象,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及艺术手法的表现力,具有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本文是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五单元第一篇课文,属于精读文,但对于本课,教师不宜过多地繁琐地分析,点到为止。重在引导学生仔细阅读,反复品味,领悟渗透在文章中的作者的情感和匠心独运的构思,以及语言艺术的魅力。二、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揣摩语句体会作者的感情,理解文章的主旨。(2)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比喻、通感的巧妙运用,动词、叠词的精心选用。2能力目标:(1)培养训练整体感知、揣摩语言的能力。(2)提高对情景交融意境的鉴赏能力。(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3德育目标:(1)体会作者关注社会、追求理想的感情。(2)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三、学习对象分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高一学生,多数对散文有一定了解,从朱自清的《匆匆》、《春》到《威尼斯》,对语言美、意境美有所领会,也许学生认识问题肤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们的阅读还停留在泛读和初读上,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尚在培养形成之中。鉴于此种情况,教师要充分利用他们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具有宁静的、适宜接纳美的事物的心胸。四、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结合语境揣摩词语、语句的含义,体味作品语言精练优美的特点及表达效果学习难点:感悟景语和情语浑然一体的妙处,领悟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五、教法和学法的设计:教法: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手段,采用:激趣——感知——品读、赏析——讨论——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课前让学生查找收集资料。倡导教师必要的牵引到放手,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转变,真正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教师适时的启发点拨,使整个教学导之有序,从而构建师生间和谐平等互动的语文课堂。学法: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为此,我设计如下学习方法:朗读法、欣赏法、讨论法、质疑法等指导学生如何鉴赏写景抒情的散文,如何品析作品的语言,体会情景交融的优美意境。六、学习软件设计:整堂课采用了2种学习软件。课前利用Frontpage2000,根据学习内容制作了网站《荷塘月色》,并将学习中要利用的网上信息,通过超级链接的形式与网站中有关文字内容相连(学生可以通过鼠标点击该部分文字,进入相关网站)。课前还利用OFFICE软件,制作了课堂使用的PPT。七、学习准备::网络课件、网络教室、作为网络课件运行主要平台的局域网主机服务器、的互联网接入设备。:网页文件格式、网站、包含论坛(供学习共同体间交流或师生间指
《荷塘月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