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徒生(丹麦)执教:卖火柴的小女孩安徒生(1805-1875)丹麦作家。他是世界著名童话作家。1805年,安徒生诞生在丹麦奥登塞镇的一座破旧阁楼上。他的父亲用棺材为他做了一个摇篮,他的父亲是个鞋匠,很早就去世了,全家靠母亲给人洗衣服维持生活。安徒生虽然过着十分贫穷的生活,但他却有自己远大的理想。从三十岁开始,专心从事儿童文学创作,一生中共写了168篇童话故事。如《丑小鸭》《皇帝的新装》《夜莺》和《拇指姑娘》等。,理解“火焰、暖烘烘、闪烁、灵魂”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关注课文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重点: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法的及表达效果。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安徒生与《卖火柴的小女孩》那么安徒生是怎样写出这篇童话的呢? 1848年,他到国外去旅行。在途中收到了一封朋友的来信,要求他按照信中寄来的三张画片写一篇故事。其中一张画片上,画的是一个穷苦的小女孩,金黄的长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她手里拿着许多火柴,瞪大了一双可怜的眼睛,好像在想些什么。安徒生看着这张画片,双眼渐渐湿润了。他想起了自己的妈妈。妈妈小时候要过饭,有一次要饭时,实在走不动了,竟然昏倒在路上。他又想起了在童年时代惟一疼爱他的奶奶。爸爸去世以后,妈妈改嫁了,他只好和奶奶相依为命。每到傍晚,他坐在墙角里,蜷着腿缩成一团,盼望着讨饭的奶奶快些回来。慈祥的奶奶一回家,便把他搂在怀里,给他带来温暖,为他解除饥饿。他还想起了在丹麦封建王朝统治下,千千万万穷苦的儿童……想着、想着,他情不自禁地摊开稿纸,以自己的亲身感受和对广大穷苦儿童的同情,以及对统治阶级的憎恨,奋笔疾书,写出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优美动人的童话。安徒生的童话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被翻译成许多国家的文字,广泛流传。他也被人们誉为“世界童话大王”。学习生字新词乖巧蜷着火焰填满橱窗闪烁灵魂唉暖烘烘火柴梗大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烤鹅饥饿,渴望食物圣诞树孤独,渴望欢乐奶奶痛苦,渴望疼爱奶奶抱着她飞走了不愿离开奶奶学习方法:1、找出现实和幻象。2、想想产生幻觉的原因。3、抓住关键词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4、有感情地读,进一步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1、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来……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2、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④“奶奶!”小女孩叫起来,“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个样,就会不见的!”指导朗读描写幻想和现实的句子。幻想:惊奇、兴奋的语气。现实:失望的语气。
卖火柴的小女孩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