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 Planning System Integration and Upgrading Research of
A Suzhou Institution
传记类文本的阅读教学
陆燕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2007级语文学科教育硕士,江苏苏州 215006;苏州市第一中学,江苏苏州 215006)
摘要:名人传记选读属于选修课程中“新闻与传记”系列的一个模块,具有积极探讨人生实践价值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从传记本身的特点入手,运用合作探究方式及对比教学法来引导学生了解传主的人生轨迹,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并形成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认识传记作品的基本特征,尝试人物传记的写作。
关键词:传记、阅读教学、合作探究、对比教学
新《课标》对传记是这样要求的:“阅读古今中外的人物传记、回忆录等作品,能把握基本事实,了解传主的人生轨迹,从中获得的有益的人生启示,并形成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认识传记作品的基本特征,尝试人物传记的写作。”要做到能“把握作品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情节理解作者对传主及相关事实所作的评价,并形成自己的思考和判断。”
一、注重对文章的自读领会。
,要给学生充足的自读时间,认真的自读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领会文章的主旨。
⑴学生首先掌握传记分为两大类:他传(其中他传分为某个人的传记和两个人的传记)和自传。它们具有以下特点:
①他传: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例如:《李方舟传》、《贝多芬传》、《孔子评传》
②自传:通过人生经历,书写人生感悟。例如:《老舍自传》、《富兰克林自传》[1]
⑵传记是记事的,记大量的事实为了什么呢?阅读时从此入手,很快把握中心。如沈从文的自传《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通过几件细小的事写出一位知名作家的人生感悟:课堂学习(大书)重要,更重要的是社会人生经历(小书)。富兰克林的自传《幸福从细小处开始》则写出一位政要人物的人生感悟:为人民做一些小事是幸福的。
学生可以从这些人物身上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或对作者所持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样就是读懂了。
。具有吸引力的传记自然能吸引学生投入地阅读。文学传记的阅读往往需要学生更多的情感的投入;学术传记或评论性为主的传记的阅读则更多地需要学生理智的参与。
例如:《留取丹心照汗青》中对文天祥创作《正气歌》过程的描写:“他忘记了酷热,忘记了弥漫在周围的恶气浊气,仿佛又回到了‘夜夜梦伊吕’的少年时代……室内,文天祥前额也可见汗淋如雨。然而他顾不得擦拭,只是一个劲地笔走龙蛇。强风吹开了牢门,散乱了他的头发,鼓荡起他的衣衫……他兀自目运神光,浑然不觉。
以上的心理、动作、神态描写是作者通过想象创作的,是一种虚构,是一种艺术真实。符合文天祥的性格特点,符合当时的实际。学生在阅读时要了解传记作者对传记相关材料的进行深加工来透视人物的性格和命运的目的,进行理性的判断。
二、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结合。
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后,学生之间可以探究更深层次的问题。
。
大事件与小细节在传记里的关系是十分微妙的。细节特别是典型细节往往是最传神,最能打动人,给人以深刻印象。阅读传记时要学会把握作品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细节,并对这些细节加以仔细思考。如《富兰克林自传》教学中设
关于针对传记类文本的阅读教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