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摩擦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摩擦力。知道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知道摩擦的利与弊。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摩擦力的存在。通过实验,探究摩擦力跟物体表面受到的压力以及接触面的关系,并使学生尝试运用实验、归纳等科学的研究方法研究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到自主合作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对知识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的重要性和对社会的价值。教学重点:应用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设计探究实验学习方式:探究式启发式教学器具:弹簧测力计、带挂钩的木块(侧面积不同)、砝码(或钩码)、玻璃板、毛巾、几支圆杆铅笔等。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请两个同学上台20秒夹玻璃球比赛。然后提出问题:玻璃球为什么不好夹?——学生讨论回答你认为摩擦力是一种什么样的力?(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摩擦力。)(二)、新课学习1、认识什么叫摩擦。同学们认为怎样能产生摩擦力?请同学自己感受摩擦力是一种什么样的力。请同学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感受摩擦力,并体会摩擦力是帮助物体运动还是阻碍物体运动?学生设计实验并实践感受:学生将手掌放在桌面滑动,脚在地板上来回擦动等。并请学生回答。我们的手、脚运动受到阻碍的现象叫摩擦现象,这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叫摩擦力。想一想:在日常生活的哪些现象中存在摩擦的作用?这些摩擦中哪些是有害的?有些是有益的?显然,我们需要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为此,需要测量摩擦力的大小探究改变摩擦力的方法。2、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师:你认为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请同学大胆猜想。(1)学生预测。(2)教师点拨:如何测量摩擦力的大小?请同学们看《信息快递》,注意匀速拉动实验过程中,若要证明摩擦力大小与压力的关系,哪些条件应该是相同的?哪些条件是可以变化的?想好以后,如果你需要什么材料,而桌子上没有的,可以由组长上来拿需要的材料。(教师提示学生控制变量的方法)(3)各组学生分别汇报准备进行的实验方法。(4)学生以组为单位,安排好每个人的实验分工。(5)学生按
第三节、摩擦力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