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了几天,只为去北京参加国家汉办组织的孔子学院汉语教师面试,有了一次有趣又窘迫的经历,记录下来,以飨大家,也好赶在考官先生的前面写出来,嘿嘿。这次考试除了已经有证的普通话外,要考的有四项:心理测试、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面试、综合能力面试和英语面试。心理测试是笔试,30个在国外当汉语教师可能遇到的情景,ABCD中选一个你可能的行为,通过行为的选择测试心理和性格特征,再看是否适合这项工作吧。说是心理测试,还不如说是给大家一个心理准备,因为里面所设计的情景,都是很有可能遇到的困难。用同事Z的话说:遇到其中任何一种情形都是让人难以忍受的。这个还不是很难,毕竟还没到真正要去面对的时候,按自己的想法选出来就是。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面试、综合能力面试,两者是合在一起进行的。给一篇用来做教学材料的短文,20分钟的时间,进行教学设计,包括做好简单的课件。然后走进一间架着摄像机、有三位考官的教室,先展示课件,讲述教学思路,接着根据考官的要求重点讲解一个知识点,然后接受各位考官的现场提问。我抽到的短文是《中国画儿》,看出来重点是要学时常做课件,这次的速度也还可以,不仅展示了完整的教学思路,而且还用艺术字写的课题,选了一个具有国画风格的荷花背景。不足的是因为时间关系和现场材料不充分,没有能具体设计出具体详细的知识点教学过程。考官先是就我的教学设计提了一些问题。然后是关于语言知识和对外教学方面的一些问题,我就在此列举一下吧:1、说说“你在干什么呢?”和“你是中国人吗?”,这两个问句有什么不同;2、“他游泳得很快”,这个句子对吗?如果不对,该怎么说?3、如果外国学生问你“中国搞计划生育生否不人道?”,你会怎么回答?4、如果当地对外汉语教学机构很多,而你被派往的机构是个新成立的机构,在当地缺乏竞争力,你会做些什么?5、如果你的学生像我们一样问了一些你答不出来的问题,你怎么办?1,我答不出来(回家后,汉语老师告诉我,第一个问句后面的“呢”可以去掉,第二个后面的“吗”不能去掉,应该是这样的),就胡说了一顿:这两个问句应该差不多吧,在具体的语境里可能是做疑问句,也可能是反问句。2,不对是肯定的,怎么改呢?我说“他游得很快”,考官说要保留游泳,我说那就“他游泳很棒”吧,考官说要保留“得”,我说那我就不知道了,呵呵,一出考场,大家都告诉我“他游泳游得很快”不就得了?3,我说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是出于中国的国情,中国的人口基数太大了,不控制的话,就会人口爆炸的,而且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不仅是造福于中国人民的,同时也是为世界人民、为全人类做出了贡献的。4,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那我就自己多做点公益方面的事,比如义务教我的学生以外的人员学汉语,通过自己的努力,打造我所在的教学机构的形象,吸引更多的人来学习汉语和汉民族的文化。5,至于问到我答不出来的问题,我就告诉他:我回去查查资料吧,下次告诉你。两位女考官向第三位男考官示意,该他问了,于是他请我说出春秋战国时期的三个学派及其代表人物,我说了,儒家孔子,道家老子,法家韩非子,考官又追问了一句:那韩非子的法家是怎么回事呢?我答法家是提倡以法治国吧,表现在当时的社会就是以武力治国。这后半句也不是很有把握,不知道可不可以这么表达,呵呵。考官要我说出我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我说了广西壮族,新疆维吾尔族,内蒙古,西藏,就再也想不起来了,把
请帮忙回答几个问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