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荷塘月色 教学设计.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荷塘月色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整体感知课文,学习文章第一部分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文       作者介绍:朱自清(189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1903年随家定居扬州,所以自称“我是扬州人”。191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次年改名“自清”,考入本科哲学系。毕业后,在江苏、浙江等地中学任教。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震动了当时的诗坛;1929年出版诗集《踪迹》,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创作转向散文,同时研究古典文学。1928年出版散文集《背影》,成了著名的散文家。朱自清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毛泽东称他“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著作《朱自清全集》。      二、释义:       幽僻:幽深、僻静。       蓊蓊郁郁:草木茂盛的样子。       踱:慢步行走。       弥望:满眼。弥,满。       袅娜:柔美的样子。       脉脉:这里形容水没有声音,好象深含感情。       风致:美的姿态。       斑驳:原指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的颜色,这里有深浅不一的意思。       一例:一律。       丰姿:风度仪态,一般指美好的姿态。也写作“风姿”。       大意:大概的轮廓       三、听录音朗读,并注意体会其中的语言、思考如何划分层次。       整体把握,明确结构,写出大意:       全文分三大段:       第一部分(1—3):月夜漫步荷塘的缘由及来到荷塘的感受。(点明题旨)       第二部分(4—6):荷塘月色的恬静迷人。(主体)       第三部分(7—8):荷塘月色的美景引动乡思。(偏重抒情          简要分析:从内结构看,情感思绪是从不静、求静、得静到出静,是一个圆形;从外结构看,从作者出门经小径到荷塘复又归来,依空间顺序描绘了一次夏夜游。       感情变化是:“心里颇不宁静”→淡淡的月光下,有淡淡的哀愁→在自然美景中,有淡淡的喜悦→发出“我什么也没有”的慨叹→惦念江南,欲超脱而不可得。作者在文章中体现了一种复杂的思想情感,即“淡淡的忧愁,淡淡的喜悦”,这可从文章中的景物中见出。       四、 讲读第一部分:       1、第一段点拨分析:开篇第一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确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一个“忽然”,引出了作者精心绘制的荷塘月色图画,构成了一个恬静幽美、清香四溢的世界。实处落笔,渗透一个“静”字。“悄悄”、“轻轻”。悄悄出门,轻轻进门,一是为了不影响家人,二是表现了一种孤寂的心态。       全文的第一句是文章的“文眼”。       2、

荷塘月色 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iris028
  • 文件大小45 KB
  • 时间2019-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