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对高校档案工作的影响分析及对策研究-建筑论文大数据对高校档案工作的影响分析及对策研究 宁燕子(辽宁师范大学档案馆,辽宁大连116029)【摘要】本文在深刻解读大数内涵的基础上,结合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特点,分析大数据对高校档案工作者理念、档案资源建设、档案信息安全及档案利用服务等方面的影响,提出在大数据时代,高校档案工作应该树立全归档意识、构建档案信息资源数据集、建设档案信息安全体系、挖掘档案信息大资源,推行个性化定制化档案信息服务等应对策略。关键词 大数据;高校档案;影响分析;对策研究基金项目:本文为2014年度辽宁省档案局科技项目“大数据时代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多元采集研究”(L-2014-R-12)的阶段性成果之一。作者简介:宁燕子,研究方向为档案信息化建设。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传统的IT架构与数据存储和利用机构,必然也将对作为储存信息知识、提供信息服务的高校档案馆形成冲击与挑战。因此,深刻理解大数据的内涵,结合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的特点,分析大数据对档案工作者理念的影响、对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档案信息安全及档案利用服务的影响,对高校档案馆面对大数据寻求应对与发展对策有着重要意义。1大数据概述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深入发展,以及智能终端、社交网络、数字地球等信息体的普及和建设,海量的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己经充斥在人们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并且每天还在以惊人的速度进行爆炸式的增长。美国互联网数据中心(IDC)指出,。预计未来10年,全球数据量将以40%+的速度增长,2020年全球数据量将达到35ZB,人类正在逐渐步入一个大数据时代。,大数据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定义。研究机构Gartner的定义:大数据是指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维基百科的定义:大数据指的是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通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目的的资讯。麦肯锡的定义:大数据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内用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对其内容进行采集、存储、管理和分析的数据集合。IDC将大数据定义为:为更经济地从高频率的、大容量的、不同结构和类型的数据中获取价值而设计的新一代架构和技术。信息专家涂子沛在著作《大数据》中认为:“大数据”之“大”,并不仅仅指“容量大”,更大的意义在于通过对海量数据的交换、整合和分析,发现新的知识,创造新的价值,带来“大知识”、“大科技”、“大利润”和“大发展”。从以上几种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大数据是信息时代出现的一种现象,一种理念,一种处理技术。,对大数据的特点业界有比较统一的认识。即大数据的4“V”特征。第一,数据体量巨大(Volume)。从TB级别,跃升到PB级别。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车联网、手机、平板电脑、PC以及遍布地球各个角落的各种各样的传感器,无一不是数据来源或者承载的方式。第二,数据类型繁多(Variety)。随着传感器种类的增多以及智能设备、社交网络等的流行,数据类型也变得更加复杂,不仅包括传统的关系数据类型,也包括以网页、视频、音频、E-mail、文档等形式存在的未加工的、半结构化的和非结构化
大数据对高校档案工作影响分析及对策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