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型人格与职业生涯规划》讲座提纲人力资源报社陈欣今天分享的这个话题,既是有趣的,又是严肃的;既是玄妙的,又是简单的;既是当下需要的,更是有利于长远的。“九型人格与职业生涯规划”讲座的目的,是希望有助于大家思考、厘清以下七个方面的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这三个问题,既是哲学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我们现实人生必须面临的问题。同学们当然可以这样回答:我是大学生;我从娘肚子里来;我将要到职场中去。但是,那个“我”是“真我”吗?我的性别、性格是我爹我妈设计的吗?我的职场位置、职业兴趣、职业发展之路自己清楚吗?我是“原创版”、成长版还是盗版?可以这样说吧,每个人出生的时候都是“原创”,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装了一脑袋乱七八糟的东西,盔甲、面具越来越厚,角色人格和自我人格混为一谈,就像一个演技或高或低但或许并不快乐的滑稽演员,自己以为是在成长,其实呢,这个演员只是你的盗版!我们的人生就像列奥·施特劳斯所说:“是不快乐地寻求快乐”;黎巴嫩诗人纪伯伦也发出如此的感叹:“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我们为什么要出发。”每一个人都具有人性中共有的部分和特有的部分。角色人格表现的是显意识,自我人格表现的是潜意识。我们每一个人就好像一颗洋葱头,表面上是角色人格,剥到最后,那才是真正的自我人格,也就是真实的自己。九型人格就是这么一个让人知道“我是谁”的剥洋葱头的工具。自我人格是我们每个人的基础人格、核心人格,陪伴我们从生到死,是价值观系统的第一序列。一个人要健康,要开心,要快乐,就要找回真正的自己!我了解自己的基本欲望、基本恐惧以及内在最深层的价值观吗?人也是由基本欲望所控制的动物,当然是更为复杂或者自以为是的高级动物。基本欲望反过来就是基本恐惧,这些欲望和恐惧驱赶着我们寻寻觅觅,一生的目的就是要离开这种恐惧,这就是成就所谓自我价值、追求所谓事业的内在的动力!第一型竭力想要分清是非黑白,但仍然会感觉自己错误不断,四分五裂,所以不断与自我交战;第二型穷其一生寻找他人的爱,可仍然会感觉自己没有得到爱,而且有些爱还变成了伤害;第三型不停地追求功名成就,但一停下来便会感觉空虚;第四型一生寻求独特,却仍然满含悲情,自怨自艾,理想永远都在远方;第五型不断地积累知识和技能以建立自己的自信,但仍然会感觉难以穷尽,因为“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第六型忧心忡忡,想方设法要得到安全感,但仍然对这个世界充满焦虑和恐惧;第七型为了快乐而上下求索,但仍然会感觉沮丧,而且许多的享乐本身就是堕落;第八型勇武有力,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想要捍卫自己和自己的利益,但还是觉得世事无常,对手和敌人越来越多;第九型努力与世无争,希望获得内心的平静和安稳,但很多时候“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每一种人格类型,都容易在错误的地方、以错误的方式寻找自认为能够幸福的东西,所以每一种类型的人格之内,都包含了自我欺骗的源头。我们只有充满勇气面对、体验自己内心最深的恐惧,改变人格中的那些虚妄和局限,才能够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也就是摆脱受盲目的必然性支配、奴役的状态,真正成为自己本身的主人。几年前,一个浙江企业家的儿子,因为不愿继承父亲的事业,做那个似乎人人羡慕的大老板,于是受到来自家庭各个方面的责难和巨大压力,居然将自己的4个手指斩断。他这是干什么呢?他是在断指明志!我究竟是一块什么材料?美国亚力山大·汤马斯医生和史黛拉·翟斯医生的研究表明:在出生后第2至第3个月的婴儿身上,可以辨认出9种不同的气质。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也说过:“每个人至少有9种智能,即语言、数学、逻辑、音乐、身体、空间、人际关系、内省和自然观察,以此衡量,所谓‘差生’几乎不存在。”唐代诗人李白也早就高歌“天生我材必有用”,但我们首先必须回答一个问题:自己是一块什么材什么料呢?孔子告诉我们:“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就是说,人性虽然大体上差不多,但是每个人的习惯和性格却相去甚远。如果我们不懂得个体之间的差异,那是很难沟通的。许多人一生都在在语言和思维的跷跷板上不断重复一个非常单调、非常乏味但是又乐此不疲的游戏——我是对的,你是错的。也就是不停地想改变对方,你想改变我,我也想改变你,结果都是徒劳。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糖不能够让蚂蚁去保管是吧?再有自律心的蚂蚁,最后它还是要去吃那个糖,没有办法。有个寓言讲的是蝎子和青蛙的故事。蝎子有一天来找青蛙说想到河的对岸,请青蛙把它背过去。青蛙说:那不行,你要蛰我怎么办?蝎子循循善诱地说:你想啊,我要是蛰你的话,你死了,我也会淹死,所以我肯定不会蛰你的。青蛙一想有道理啊,所以就背它过河。到了河中间的时候,青蛙突然感到自己被狠狠的蛰了一下,它知道自己要死了,就问蝎子:“你为什么要蛰我啊?”蝎子委屈地回答说:“我没办法,忍不住,我碰到东西就要蛰!”九型人格学中所讲的人格,与我们现在的道德、品德
九型人格与职业生涯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