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汉语敬语的界定-汉语言文学浅析汉语敬语的界定 曾小燕摘要:敬语是人们在言语交际活动中根据交际对象的不同以及与自己的关系,使用适当的表敬方式,向对方表示敬意,以使交际能够顺利进行的语言表达形式。中国古代社会使用敬语的意识很强,古代汉语有明晰的敬语系统。但是现代社会受政治变化的影响,敬语使用意识和现代汉语敬语系统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依据原型范畴理论给敬语下了“宽泛定义”和“严格定义”两种,将敬辞和谦辞视为敬语的典型成员,敬、谦辞和其他委婉语之间存在着部分重叠、交叉的地带命名为表敬礼貌用语,将其视为敬语的非典型成员。这样,按照宽泛定义,敬语包含敬辞、谦辞和表敬礼貌用语;按照严格定义,敬语包含敬辞、谦辞。关键词 :敬辞谦辞表敬礼貌用语一、引言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在使用敬语的时候往往习惯于参考交际对象的年龄、辈分、社会地位、文化程度等因素。同时交际的具体语言环境也会对敬语的选择和运用带来影响。如在闲聊、杂谈等非正式场合中,敬语一般不会或者很少被人们运用;但是在外交、商业谈判、会议等正式场合中,敬语就会高频率地被人们运用。交际双方情感和社会关系上的亲疏远近,也对敬语的运用有很大的制约作用。如交际双方是很生疏的关系或者具有权势关系①,一般比较注意使用表敬程度高的敬语;但是在关系密切,地位相当的亲戚、朋友、同事之间,敬语一般较少被使用。学者们关于汉语敬语界定问题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我国语言学界有“敬辞、敬语、谦词、谦语、礼貌用语、敬让语”等不同称呼,不仅内涵和外延不尽相同,而且缺乏合理的界定。二、敬辞学术界关于敬语的界说,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主要归纳为三种:(一)“恭敬”说“恭敬”说:着眼于恭敬、尊敬、敬意。例如:“敬辞是含有恭敬尊重的态度色彩的词语,主要用来指称或陈述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人、事物、动作。”(马庆株,2004)“敬词,是用尊敬的言词敬称他人(主要是对方)或与他人有关的人或事。”(洪成玉,2002)(二)“礼貌”说“礼貌”说:着眼于礼貌。例如:敬辞是“指语言交际中表示礼貌的套语。”(王宗炎,1988)(三)“敬兼礼”说“敬兼礼”说:兼顾恭敬(尊敬、敬意等)和礼貌。例如:敬辞就是“表示恭敬和礼貌的用语,如‘请’‘对不起’‘谢谢’‘再见’等。”(王德春,1987)这三种界说都说明了敬辞是一种表示对对方尊敬的语言手段,它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是尊他,恭敬礼貌。敬辞,指含恭敬的基本意义和附属意义(色彩)的词语。说话人用来指称或陈述听话人或与听话人有关的人、事物、动作,含有听话人在上,说话人自己在下的意思。语义重点是强调对方在上,即为尊敬的表达,如“令尊、令堂、拜见、芳龄”等。在汉语交际中,因为敬词本身带有表敬意义,所以运用敬辞是一种重要的表敬方式。三、谦辞在学术界,关于谦辞的界说只有“谦虚”说。例如“所谓谦辞,都是带谦逊态度色彩的词语”(刘叔新,2000);“谦词,是用谦卑的言词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洪成玉,2002);“谦辞是含有谦虚色彩的词语,用于指称或陈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事物、动作。”(马庆株,2004)由此可见,对谦辞的认识大致没有分歧,都认为是表示“谦虚”“谦逊”“谦卑”等含义的词语。谦辞,指含谦逊的基本意义和附属意义(色彩)的词语。用于指称或陈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事物、动作,有“听话人在上,说话人自己在下”的意思。语义重点在于
浅析汉语敬语界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