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ertMckee:服装业否定以不变应万变2008年的经济危机让中国服装行业面临了前所未有的磨难:所有订单取消,库存难以消化。在信贷宽松和欲望的双重夹击下,这场危机在服装行业的巨大T台上粉墨登场。据调查,此次危机导致中国近两万家服装厂商倒闭。2010年夏秋之交经济开始复苏,但是众多服装企业很有必要审视一下自己是否患上“乌龟症状”。不要以为危险已过,外面一切照旧,实际上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再用旧观念、旧模式来思考问题已经过时了。正如Lawson全球时尚业战略总监RobertMckee所强调的,我们要打破传统思想框框,为接下来的变化做好充分准备。Lawson全球时尚业战略总监RobertMckee中国服装业的今昔一直以来,西方国家认为中国是生产服装和纺织品最大的工厂。如今,中国把服装外包到柬埔寨、越南、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等国家。现在,中国生产的服装、鞋帽相对减少,整个生产制造开始向西部转移。同时,更多的服装提供给了国内消费者这个全球最大的消费群体。在RobertMckee的记忆当中,全球纺织品和服装的生产基地几经易主。他还记得在美国曾经服务过的一家公司,从芝加哥辗转到了费城他们完成了第一次采购工作。七十年代,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纺织品和服装供应基地。然而,随着成本逐渐增高,新的纺织品和服装基地转移到了韩国,接着又到了台湾,之后到了中国大陆。八十年代初,广州一家由政府投资的缝纫厂建立。当时,整个厂房都是全新的,但由于没有订单,工人都无事可做。然而,大家都对它充满了希望,并预见这里将成为未来的服装生产基地。后来在中国的发展的确如此。力量对比变化RobertMckee入行之前,在纺织服装行业最有实力最有话语权的是纺织品公司。因为他们在供应链的最上游,完全控制了整个供应链。六十年代中晚期,全球经济衰退。纺织品已经供过于求,纺织品公司的地位随之降低。取而代之的是制造厂商和品牌厂商,对上他们控制着纺织品公司,对下掌握着零售商的命脉。然而,好景不长。七十年代末经济的又一次衰退,供应链当中的力量对比再次发生变化。制造厂商和品牌厂商又一次面对供货不足的局面,而且他们大多数生产制造转移到了世界其它地方。之后,最接近消费者的零售商挺直了腰板,要建立自己的品牌,设计自己的款式,对上游的原材料供应商和生产制造厂商提出了自己的产品要求。接下来的2008年,整个力量对比再次发生变化,供应链中又升起了一颗闪耀的新星——消费者。商品是否打折,折扣力度大还是小,这直接决定了消费者购买与否。消费者通过购买习惯将自己的意愿加到了供应链当中,并且把权力紧紧攥在了手心。每次经济危机都会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紧接着出现力量对比的变化。为了适应这种变化,服装行业必须调整商业模式来应对新环境。挑战与机遇资金流动资金不足是企业的致命杀手,很容易导致企业破产。所以有时候企业不得不通过借贷进行融资。然而,当借贷遇到了困难该怎么办?这时候企业就要把注意力转移到库存方面,因为库存也是花钱建的。相比之下,现金比以前更重要了,必须想尽办法加快库存资金周转的速度。渠道在这个渠道为王的时代,真正成功的企业除了可以了解消费者需求并快速推出新产品外,还要采用多渠道分销的形式。这是种有别于传统零售商店的方式,如电视购物、网上购物、自动售货机等。举个例子,美国有家以泳装、短裤、度假服装为主打产品的公司,他们通过在海边、游泳
Robert Mckee:服装业否定以不变应万变-畅享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