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 年月日江西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十五”计划是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开始实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
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正确制定“十
五”计划对于在新世纪开好头、起好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纲要》根据《中共江西省
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编制,是“十五”期间
年至年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规划内容主要是从战略上、
宏观上、政策上提出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方向,阐述政府的战略意图,明确政府的工作
重点,引导市场主体的行为方向。计划指标属预期性、指导性。
一、发展主题
(一)发展环境
“九五”回顾“九五”期间,面对前进道路上的重重困难,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
领导下,省委、省政府牢牢把握“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
的大局,依靠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既克服了“九五”前期通货膨胀的影响,又抑制了中后
期的通货紧缩趋势,有效地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先后战胜了连续两年历史罕见的洪
涝灾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第二步战略目
标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
康水平。
经济总量持续增长预计年国内生产总值由年的亿元上升至亿元,
增加多亿元,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按可比价格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略高于全,提前年实现了比年翻两番的目标。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农业的基础地位进一步加强,多种经营比重提高,农业产业化进程
加快,三高农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工业经过“三改一加强”,形成了一批在全国有一定影
响的产品和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企业或企业集团。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市场化、社会化程度
明显提高,商贸、电信、旅游、金融、信息咨询、社区服务等行业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
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电力、交通、通信的“瓶颈”制约基本消除,水利、城市建设等取
得新进展。国家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增加了我省基础设施的投入,预计年间全社会固定资
产投资完成亿元,年均增长,建成重点项目个,完成投资亿元。特别是
京九铁路的建成通车,大大改善了我省的区位条件。年以来实施的移民建镇工程取得
了重大进展, 多万滨湖地区群众从根本上免受洪涝灾害之苦。
各项改革顺利实施国有企业改革取得较大进展,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三年脱困目标基
本实现,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 年内有家企业成功上市。
粮食流通、财税、金融、社会保障、住房制度和省级政府机构改革进展顺利,科技、教育等
各项改革稳步推进。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进一步发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
础性作用明显增强。
对外开放继续扩大预计年间海关进出口总值和旅游创汇分别达到亿美元和
亿美元,利用国(境)外资金亿美元,引进省外资金亿元。对外交流进一步扩大,
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自然增长率下降至‰以下。劳动和社
会保障事业取得显著进展,相继建立了“三条保障线”并提高了保障水平。技术创新和高新
技术产业化的步伐加快。基本普及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非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
迅速发展,高校招生规模显著扩大。文化、卫生、体育、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各项社会事
业取得新的成绩。
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扣除价格因素,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
收入实际年均增长和。年减少贫困人口多万。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以内。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平方米,农村住宅砖混结
构比重达到。电话普及率超过,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
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继续推进全省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涌现
出一大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立法、执法、法制宣传教育力度
加大,政务、厂务、村务公开工作稳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了明显的阶段
性成果。完善了村民自治制度,推进了社区民主建设,基层民主不断扩大。社会治安基础性
工作有所加强,社会持续稳定。
经济生活中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工业生
产技术水平和素质偏低,综合竞争能力较差;就业和再就业压力较大,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村
居民增收难度大;财政收入增幅趋缓,支出压力增大;城镇化进程滞后,城镇聚集辐射能力
弱;对外开放水平较低,多种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环境不完善。最突出的
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