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 年月日海南省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引言
“十五”期间是海南经济特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新的重要历史时期。按照
邓小平同志关于把海南好好发展起来的遗愿和中央希望海南发展得更快一些、更好一些的要
求,我省将加快发展,实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进一步增创科技、体制和开放新优势,实
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跨上一个新的台阶。经过到年的努力,把海南建设成为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社会文
明、环境优美的经济特区。
《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是进入新世纪的第一个中长期规
划,是我省基础设施骨干项目基本完成、进入产业大开发阶段的第一个发展规划,是“十五”
期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本纲要是根据《中共海南省委关于制定海南省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的建议》编制的。纲要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要求,
突出战略性、宏观性、政策性,着重阐述发展思路、市场主体行为方向和政府工作的重点,
规划指标总体上是预期性、指导性的。
第一章面临的形势
“九五”期间,全省各族人民共同努力,战胜困难,开拓进取,如期完成了“九五”计
划,各方面建设取得很大成就。经济运行走出低谷,从年起,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速度高于全, 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亿元;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
高,经济基础进一步夯实,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形成了富有
生机与活力的产业发展新格局。热带高效农业方兴未艾,持续多年高速增长,在全国创造了
奇迹,冬季瓜菜、热带水果、海洋渔业等优势产业发展迅猛,农民收入同步增长。新兴工业
健康成长,结构调整和资产重组取得显著成效,工业效益日益提高,涌现了一批新的拳头产
品和名牌产品。海岛旅游业欣欣向荣,接待设施日臻完善,形成了极富特色的海南旅游产品,
年游客数量突破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亿元。以生物制药和电子信息为
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海洋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涌现。基础设施建设取
得长足进展,环岛高速公路全线贯通,美兰机场通航,粤海铁路通道进展顺利。体制改革不
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三年目标基本实现,党政机构改革顺利推进,经济调控体系、
社会保障体系和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初步建立,市场在
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开放型经济有了新的发展,投资
环境进一步优化,国际经济技术文化交流进一步扩大。科技、教育和文化、卫生、体育等各
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成果,生态省建设成效
显著。城乡居民收入逐年增加, 年农民人均收入达到元,居民住房和城乡消费结
构有了新的改善,扶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所有这些成绩,为我们实施“十五”计划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九五”的成绩是全省人民团结一心,艰苦奋斗,克服种种困难取得的,确实来之不易。
面对泡沫经济留下的后遗症、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挑战,省委、省政
府带领全省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采取坚决有力的措施,全面规范市
场,化解金融风险,夯实发展基础,逐步摆脱了泡沫经济的困境;坚持“一省两地”和“生
态省建设”发展方向,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热带海岛特色经济,初步形成富有竞争力的
可持续发展的新格局;实施项目推进,强化投资,开拓市场,促进消费,使国民经济步入适
度快速发展的新轨道;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主旋律,以改革推动发展,以开放带动开
发,为经济特区现代化建设开辟了道路,增添了动力;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着
力改善社会环境,齐心塑造海南形象,努力推进依法治省,维护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充分认识到,我省经济和社会生活中还存在许多不可忽视的矛
盾和问题。主要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特别是工业发展严重滞后,地区发展不平衡,城镇化
水平低;投资、消费和出口需求相对不足,财政收入来源不旺,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缓慢;阻
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仍很突出,各种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的环境尚不完善,非公有制
经济发展还很不充分;投资环境急待优化,吸引外资、发展开放型经济面临新的竞争和挑战;
人才十分短缺,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任务艰巨;贪污腐败、奢侈浪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在
某些方面还比较严重,社会风气和社会治安有待进一步加强整顿和治理。对这些问题必须引
起高度重视,并在“十五”期间切实加
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