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凳造型略显敦实,它和方凳的不同之处在于方凳因受角的限制,面下都用四腿,而圆凳不受角的限制,最少三足,最多可达八足,一般形体较大,以带束腰的占多数,三腿者大多无束腰,四腿以上者多数有束腰。无束腰圆凳都采用在腿的顶端作榫,直接承托坐面。圆凳的足式有直脚式、收脚式、鼓腿式,腿足作成弧形,牙板随腿足膨出,足端削出马蹄,下带圆环形托泥,使其坚实牢固。圆凳的凳面变化较多,有圆形、海棠形、梅花形、扇形等式,常与圆桌搭配使用,凳面也有用花梨木或大理石镶嵌。有一种凳面呈椭圆形的四脚凳,足端外撇踩珠,民间俗称“鹅头脚”,此凳民间俗称“鸭蛋壳”,是最常见的一种圆凳。另外有一种五足圆凳,其造型呈梅花形,故称为“梅花凳”,是红木家具中常见之式。圆凳中还有开光带托泥的坐墩,墩面直径一尺左右,旧时常在墩上罩以锦绣,故名绣墩,多置于亭、榭、书房和卧室。圆凳凳面的板心也有许多花样,有瘿木心者,有各色硬木者,有木框漆心的,有的则在凳面镶嵌大理石,还有的采用丝绳、藤条编织软芯,这是考虑到炎炎夏日坐起来清爽宜人,用材制作都很讲究。有的在圆凳上饰包锦,有流苏,装饰性很强,有的是裸体使用,不加锦垫。明代圆凳一般无束腰,凳面为圆形、梅花形或海棠形,下有四足,也有六足、八足,使其更坚实牢固,做工细致,形制优美。清代时无束腰的都采用腿的顶端作榫,直接承托坐面的做法;有束腰则主要靠牙板和束腰承托坐面。
虞林世家 圆凳之韵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