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案例评选《如梦令》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2、学科:语文3、课时:14、学生课前准备:1)收集关于作者李清照的资料。2)诵读《如梦令》,要求:(1)读准字音,读准节奏。(2)画出不理解的生词,查工具书解决。重点理解:溪亭、兴尽、沉醉、争。3)通过百度搜索【收集词中涉及到的日暮、藕花、欧鹭等图片资料。二、教学课题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9课《词两首》——《如梦令》(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掌握词的有关知识。 2、理解句子里的关键词语,能用自己的话说通每个句子的意思,能借助图画,想像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4、学会利用互联网搜索与学习内容相关的资料。(二)过程与方法:1、借助教材,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这首词所描写的情景。 2、通过“联想、配乐朗读、百度搜索”等教学策略反复咀嚼、体悟重点词句的情味。(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领悟本首词的内容和意境,通过了解李清照的一生,感悟词人不同时期作品的不同风格,从而感悟立体的李清照。三、教材分析《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诗文精粹”中第9课《词两首》中的一首,这首词是宋代词人李清照的早年之作。词人回忆了一次愉快的郊游情景,因酒醉在归途中误入藕花丛中,把栖息的水鸟都吓飞了,表现了词人早期生活的情趣和美好心境。这首词犹如青春溪水里一朵可爱的浪花,在词人的记忆中不息地跳动着。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重点:1、有感情地吟诵词,并能吟出“沉醉”的感觉;2、品读字词,想象词境,领悟情感,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难点:通过了解李清照的一生,感悟词人不同时期作品的不同风格,从而感悟立体的李清照。教学突破:通过【百度词典】和【百度图片】的搜索,学生较易理解词句的意思,但对词中蕴含的美丽画面,却难以想象,难以感受词的优美意境。如果教师直接讲解或者学生自己翻看手边的《课课通》,虽然学生也能明白,但印象不会太深,我利用【百度MP3】播放蔡琴的《如梦令》曲子,让学生在乐曲声中一遍遍地吟诵,在朗读充分的情况下,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想象中,再用【百度百科】和补充的一些图片,更好地让学生走进了词中,最后利用【百度视频】拓展词人晚年的一首作品——《声声慢》,通过配乐朗诵渲染的悲切凄婉的情感,和补充的词人生平,让学生走进了李清照晚年的内心世界,感受她不同时期作品的不同风格,从而能感悟立体的李清照。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1、在百度中搜索《如梦令》课件,并对其进行选择、整理,制作成PPT课件用于课堂教学。2、学生课前了解有关李清照的资料,。教学之前在自己独立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用百度在网上搜索《如梦令》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结合我校“三本五学”的课堂教学模式,确定了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用百度在网上搜索下载一个《如梦令》的朗读视频课件,课堂上放给同学们看,给学生视觉、听觉上的直观感受,让同学们对词中的意境有了切身体验。根据课堂教学需要,我利用百度搜索找到《声声慢》的朗读视频在课堂上放给学生听,很好地渲染了李清照晚年悲切凄婉的心境,还下载了几个PPT课件重新设计制作适用的课件,使之更为适合我的课堂教学使用。四、教学方法1、创设情境法:通过老师的语言渲染、视频、
教育部参赛如梦令吕华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