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第3期节能减排与中国工业的双赢发展:2009
2049*陈诗一
内容提要:节能减排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复杂的。本文设计了一个基于方向性距离函数的动态行为分析模型来对中国工业从现在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之际节能减排的损失和收益进行模拟分析,找到了通向中国未来双赢发展的最优节能减排路径。在此路径下,节能减排一开始确实会造成较大潜在生产损失,但这种损失会逐年降低,最终将低于潜在产出增长,双赢可期;节能减排虽然在前期对技术进步有负面影响,但由于前期较高的技术效率以及后期技术进步的主导作用,中稳小幅增长的态势。本文的预测支持了环境治理可导致环境和经济双赢发展的环境波特假说。关键词:工业
节能减排
环境治理
波特假说
双赢发展一、引
言达成新气候公约和应对金融危机无疑是目前世界各国面临的两大棘手问题。为促成在2009年底的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上达成一份后京都时代温室气体减排的约束性方案,中国决定到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0%
45%,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也提出了中国的新节能减排计划,表明中国将大幅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增加森林面积,使用气候友好科技,在2020年前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然而,谈判异常艰难,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以担心减排会带来竞争力下降和失业等为借口,竭尽所能妄图颠覆此前达成的协议,推翻共同而有区别的原则,拒绝承担历史减排责任,最终导致了哥本哈根会议没能达成对发达国家有约束力的减排协议。与此艰难谈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等发达国家在最新的金融危机拯救计划中都不约而同地将新能源技术和低碳经济作为未来的经济发展方向。奥巴马上任不久就推出了以发展新能源为重要内容的
美国复苏与再投资计划
,并通过了一份温室气体减排法案
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
,努力发动新能源引擎,把低碳经济打造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英国2009年也发布了
英国低碳转换计划
国家战略白皮书。中国与这些发达国家相比在节能减排上毫不逊色。2004年和2005年中国已经分别颁布了
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
和
可再生能源法
。温家宝总理在哥本哈根峰会期间曾给出这样一组信息:中国是最早制定实施
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的发展中国家,是近年来节能减排力度最大的国家也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根据汇丰银行的一个最新研究报告,在2008年底的4万亿人民币总刺激投资中,中国投入节能减排和生态工程、结构调整和技术改*
陈诗一,复旦大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邮政编码:200433,电子信箱:******@fudan.。作者感谢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课题(2009BJB028)、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B101)、复旦大学985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09YJA790046)和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009JJD790011)对本研究的资助。本文先后在香港城市大学第三届全中国经济(ACE)国际会议和复旦大学中国经济国际竞争力研讨会上报告,作者感谢袁志刚教授、华民教授、孙立坚教授、沈国兵副教授和LiKu-iWai博士的建设性点评。两位匿名审稿人对本文提出了十分宝贵的修改意见,作者也在此表示感谢。文责自负。129陈诗一:节能减排与中国工业的双赢发展:2009
2049造等低碳项目的资金占到了38%,仅次于韩国81%和欧盟59%的低碳投入深度,高于位于第六的美国(12%);从绝对规模来看,中国的低碳投入更高居世界第一位,达到2210亿美元,是排在第二位的美国的两倍(Robinsetal.,2009)。为什么各国在节能减排上对外和对内会采取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呢?其实各国很清楚,节能减排长期来讲不可避免,事关经济转型和未来新技术制高点之争;但是短期而言尤其在金融危机期间,节能减排又不可避免会消耗本来用于产出的有限资源,对经济增长和复苏带来负面影响,这让他们迟疑不决裹足不前。与此相似,学术界对节能减排的影响也存在两种完全相反的观点:环境波特假说认为节能减排能够带来双赢发展机会,即环境质量和生产率会同时得到提高,社会和经济目标都能够得到满足;而另一些研究者对此则提出批评,他们认为如果存在这样的双赢机会,就不需要由政府额外对企业施加节能减排成本。国内外不少文献都对节能减排的经济影响进行了专门研究(见第二节综述)。中国目前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能源消耗国,其中,中美分别为全球第一和第二大煤炭消费国,大量的燃煤发电使得两国也成为了世界上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两个国家,而且2007年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过了美国,这客观上使得中国在国际上面临的节能减排压力加大了。而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节能减排也已经成为中国经
节能减排与中国工业的双赢发展 2009 2049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