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求职心理问题研究
蒋海燕,吴照春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管理系,江苏苏州 215104)
【摘要】随着就业制度的改革和毕业生人数的迅速增长,在激烈的就业竞争面前,一些大学生在求职过
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这给他们的求职造成了很多障碍。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要解决自卑、自
负、焦虑、攀比、嫉妒和从众等心理问题,要增强综合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高校要加强就业指导,合理疏导
学生的不良情绪,帮助学生调整心态,树立科学的就业观。政府部门要制定配套的优惠政策,与高校形成合
力,帮助大学生成功就业并长远发展。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求职;心理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03-6873(013)1-0121-04
中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迈进大众化时代,毕业
生的就业制度、政策、环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
激烈的就业竞争面前,一些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出
现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有的甚至出现严重的
心理障碍,这给他们的求职造成了很多障碍。针
对毕业生在求职中的各种心理问题,我们要认真
分析,找出根源,合理疏导,帮助他们进行心理调
适,树立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就业观,这对他们成功
就业、适应社会及个人的成长都是十分重要的。
一、常见的大学生求职心理问题
。自卑和自负都是一
种性格缺陷,源自自我认知的偏差。自卑心理是
对个体交际活动动机的内在抑制,表现不出交际
的积极性。有些学生进了大学校门,不认真规划
自己的学业,临出校门自觉综合素质不过硬,技不
如人,加上就业口径比较窄,自然对自己缺乏自
信,在招聘现场缺乏大胆尝试,努力争取的勇气,
对自己能胜任的工作也是畏畏缩缩,自觉专业不
对口或者达不到招聘单位的要求,面对考官更不
[收稿日期]2012-12-18
[作者简介] 蒋海燕(970—),女,江西景德镇人,苏州工业职业
技术学院经贸管理系讲师,主要从事就业与创业
研究。
吴照春(965—),男,安徽桐城人,苏州工业职业技
术学院经贸管理系讲师,主要从事人事管理研究。
敢充分展示自我优势,错失就业良机。自负心理
是指那些自我中心强烈,对自己评估过高,优越感
极强,轻视他人的言语和行动的心理现象。有的
大学生认识不到时代的变化,认为自己依旧“百里
挑一”,导致期望值过高,在求职中自以为是,怕吃
苦,讲待遇,让面试者不敢录用。
。在求职过程中,有
的毕业生虚荣心较强,和同学比收入的高低,比工
作环境的好坏,比工作的轻松程度,比职位的高
低,对自己缺乏客观正确的认识和分析,忽视自身
的特点和长处,不从实际出发,不愿从基层干起,
不知用人单位有自己评判人才的标准。攀比的结
果将导致这些“高材生”被拒和待岗。攀比心理直
接导致嫉妒心理,有的同学不反思自己的不足,反
将别人的长处视为对自己求职的威胁,看到别人
找到理想的工作,心理失衡,于是借助说风凉话、
造谣中伤甚至背后拆台来摆脱困扰,获得心理补
偿。这种心理不仅增加了嫉妒者本人的痛苦和烦
恼,也影响到同学关系的融洽,把自己置于边缘孤
立的位置。
。大学生们从踏出校
门的一刻起就能充分感受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大学生求职心理问题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